冯乐丹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比较苏教版教科书和旧版教材,新教科书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情境化,并有“信息提示”等栏目加深拓展情境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设计的重点应由学习目标的设计转向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新”、“奇”、“实”的信息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尝试以新闻为主体, 利用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动态视频信息、类比信息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信息情境,不断探索并尝试。
关键词:新闻 信息情境 新课程 化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都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而有效的情境素材。对于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对于能产生感官刺激,能激发思维活跃或有较大思维空间的课堂情境比较喜欢。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要想获得对知识的多种理解,建构出知识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和重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创设积极、合作性的教学情景。
二、课堂教学中信息情景的创设及问题探讨
几乎所有高中化学教师都感到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时内容多、
课时不足的情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构建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呢?
(一)一般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新课,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新闻等感性材料引入,再从理性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结构、原理等理性角度引入,再用实验来验证。另外,同样的内容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
(二)以新闻为主体,利用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创设信息情境。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体验式、“蜜蜂式”学习。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应由学习目标的设计转向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新”、“奇”、“实”的学习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设计的情境要“新”
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传播快,因此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内容要新,要链接最新发生的事件,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向学生传达最新信息。所以新闻是最好的选择。
如在《钠》这一课题的教学中笔者用“中国科大使用金属钠人工合成金刚石(即钻石)”引入。学生对这种科技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甚少,故强烈的探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去了解金属钠的性质,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了解到钠的金属性很强即还原性很强的性质后学生才恍然大悟。
2.设计的情境要“奇”
设计的情境要使学生感到不落俗套、有新奇之感,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使学生听了,由新奇感唤起探究欲。
如在《氯的性质》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以《新疆法制报》上的一则报道“康师傅闯入质量门,消费者喝水喝得吐血”使学生从“惊奇”到了解氯单质的物理性质。
3.设计的情境要“实”
“实”就是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用化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是有实用价值的,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不再是污染的代名词。
如在《镁的性质》课题的教学中以“镁的供需形势分析和发展前景预测”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结论与思考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都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而有效的情境素材。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日益成为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离开信息资源去谈学生能力培养,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有关展览等。
对教学而言,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异同。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过去那种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正在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目的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而是紧扣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以信息情境创设为主体的学生研究性课题《新闻在化学课堂中的活灵活现》已经结题并得到反馈,也希望本文有限的探索能给同行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建军.化学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初探[J].中化教参,2006,(7):14-15
2.崔子健.探究性学习情景的设计[J].化学教学,2007,(1):33-35
3.刘知新.化学教育文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1-157
4.刘银.浅谈课题引入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和方式[J].化学教育,2007,(1):23-25
5.魏巍.情景教学的作用及其课堂实现[J].中化教参,2007,(4):22-23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