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虹
环境与人才之间相比,环境第一,人才第二。环境决定人才,人才在后,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才是人而不是物。人才不仅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还能改变环境和创造环境,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才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决定对客观环境改变的力度。
环境对人才成长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读过《三字经》,其中写到:“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独生子成长与进步,选择邻居相处为伴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反映孟母远见卓识教子有方的同时,讲出了一个人的成长与什么样的人接触结果是不一样的。古人云:“近朱都赤,近墨者黑。”俗语讲,跟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如果接触到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人,就会受到良好影响,接触到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就会学到这个人的一些专业特长。如果这个人为师的话,就会学到这个人的专业特长或超过这个人的专业特长。一个人好比一粒种子,播种在哪里,结果是不一样的。生活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蒙古大草原上的人才,与放牧、养草有关,其风土人情,吃穿住行各具有蒙古特色。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人才,与森林、高山、寒冷、冰雪接触形成了东北民族风格等等。回忆起雷锋生活的年代,由于社会提倡雷锋精神,人人都在雷锋精神感召下,严格要求自己,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进步,形成了雷锋时代精神。当今社会,人人奋发向上,争学本领,参与竞争,为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形成了奋发有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等等。省内人才一般规律向省会集中。总之,人才的环境涉及到人才赖以工作生活干事、创业成长的外部条件,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以及自然地理等多方面,也包括各方面不同层次及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影响。环境好与坏是人才选择的对象。美国的硅谷,是世界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地方,高层次人才为什么选择那个地方?因为那里的工资待遇高,学术氛围浓厚,提倡自由,奖励成功,允许失败等等,高层次人才可以在那里尽施才能。国内人才选择城市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环境好与坏也是事业的选择对象,高科技项目落户,投资方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当地人才,即当地人才有多少,外来的人才能否引进来,那里的吃穿住行、就医、上学条件怎样等因素。一个博士生选择就业岗位也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假如到一个小地方工作,博士生的作用似高射炮打蚊子,有劲使不上等等。人才能改变环境,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穷和尚,通过自身努力,当上了皇帝,不仅改变了个人生活环境,而且改变了社会环境,创造了一个朝代。当今社会有多少学子家境贫寒,经过一段努力,陆续改变了个人命运,例子数不胜数。以我们工作在岗人员为例,可以用我们的手打扫室内卫生,摆好办公用品,改善我们的办公环境,可以用我们的脑制定出工作职责,办事流程,甚至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发明出专利产品。《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两个神话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任何事物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成功,环境就会改变。当代的人才可以截留大江,可以上月球,可以乘宇宙飞船旅游等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创造环境的典型例证。
这里讲的环境是个大概念,人才是个群体。我们既要重视环境的存在,也要把环境作为动态去理解,世上只有未知的事物,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我们要发挥每个人才的聪明才智,改变和创造环境,以适应人才的美好生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