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

  • 非遗语境下孟母教子传说保护传承路径探究
    ◎辛利芹孟母教子传说历史悠久,作为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邹城孟母教子传说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名录体系。孟母教子传说承载着邹鲁民众的历史记忆,有着较强的历史性和地方叙事性,与邹鲁大地民众、自然、社会和文化等息息相关。现在邹城市孟母教子传说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体现着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儒家文化特色,表现出民间文化共享的特征。一、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孟母教子传说“孟母教子传说”发源于距今2370年左右的古驺国,古驺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一

    参花(下) 2023年3期2023-05-30

  • 孟子自责
    许我把她休了。”孟母问:“怎么个不讲礼仪法?”孟子说:“她蹲踞而坐。”孟母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是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媳妇不讲礼仪。《礼记》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问屋里有没有人;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说话,让里面的人知道;进入内室,眼睛要往下看,不要胡乱窥探,让人措手不及。而今你进入内室,入室时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踞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

    月读 2023年2期2023-04-05

  • 英语世界孟母形象译介的历史考察
    453003)孟母是亚圣孟子的母亲,是中国贤母形象的代表,是中华母亲文化的象征。孟母是较早被译介到英语世界的中国女性形象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中国母亲乃至中国女性的典型为西方读者所知。孟母形象在英语世界的重塑从侧面反映了西方对中国女性的想象。目前,中华文化经典外译与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两者的结合研究比较少,特别是中华文化经典中女性形象的域外重塑研究还有待拓展。本文旨在追溯孟母形象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史,探究其流变,从译介行为发生的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2021-11-29

  • 孟母戒子
    又继续背诵下去。孟母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母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说:“这织物断了,还能接连吗?”以此来告诫孟子。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选一选:“其母引刀裂其织”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孟子 孟母),“其织”的“其”是指(孟子 孟母)。(在正确的答案上画“√”)填一填:孟母割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人物链接:孟母

    阅读(中年级) 2021年5期2021-08-23

  • 《三字经》第三讲 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原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注释昔:从前,古代。择邻处:选择邻居居住。子: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机杼:机,织机;杼,梭子。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小时候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织布的机杼来教育他。典故锦囊孟母教子孟子小時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贫寒,母子俩住在城外的一个破房子里。这个破房子正好在墓地旁,所以经常有人办丧事。小孟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1年12期2021-07-25

  • 从“邹孟轲母”与“宋恭伯姬”的故事看《列女传》图文的叙事侧重
    关键词]列女传;孟母;宋伯姬;明代版画;图文对读[作者简介]潘铭基(1977-),男,文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一、“列女”之传、颂、图刘向序次《列女传》凡八篇,今本分为七类,即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载录刘向著述,谓“刘向所序六十七篇”,班固自注:“《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班固:《汉书》卷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727页。]刘向本传则曰:“序次为《列

    关东学刊 2021年5期2021-06-23

  • 孟母教儿
    死人一類的游戏。孟母看这样不行,于是将家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他们住到了一个靠近集市的地方,那里都是些竞相牟利的商人,讨价还价作买卖,邻居家是整天杀猪宰羊的屠户,街口上卖假货的小贩满嘴谎言……孟子又对商人的那一套赚钱的办法有了兴趣,便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了经营买卖的游戏。孟母想这样下去不行,就又搬了家。这一次,她的家靠近一所学堂。这次,看到的是读书人,听到的是读书声。孟子也开始学习礼仪,渐渐懂得礼貌并要求上进了。孟母觉得这是正经路子,就在这儿长住下去了。以后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12期2021-02-14

  •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之里仁为美
    正向促进作用。“孟母三迁”就是环境塑造人的一个典型故事。 孟子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母亲独自抚养他,家境比较贫寒。刚开始,他们住在一处墓地旁。孟子和邻居的小孩子就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觉得这对孟子的成长不利,就带着他搬到了市集上,可是孟子又学起了商人卖东西。孟母知道后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的附近。孟子看到学校里的人守秩序、懂礼貌的样子,也跟着学了起来。孟母看到后非常高兴,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孟子之所以能成大儒,与他成长、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1年48期2021-01-04

  • 缓解当代“孟母”的幼儿入学焦虑初探
    桑佳莹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怎样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关键词小学教育;重大转折;衔接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32-01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正是这种重要性加强了家长

    读写算 2020年12期2020-06-12

  • 明清山东地方志中孟母教子故事的传承与弘扬
    邹城市孟庙东路的孟母殿旁有一碑刻,上书“母教一人”。此碑刻赞扬的是孟母培养出亚圣孟子的伟大功绩。自西汉以来,孟母教子故事被黎民百姓广泛传诵,延至明清,孟母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母亲典范,孟母教子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作为现存地方文献的大宗,明清山东地方志中多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下面分别叙述之。一、明清地方志中孟母教子故事的载录孟子的母亲仉氏,是一位母亲的典范,西汉刘向在《列女传·母仪传》中借“君子”之名赞颂了孟母的为母之道,《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篇是比较完整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7

  • 孟母断机
    王围围孟mènɡ子zǐ的de父fù亲qīn去qù世shì得de早zǎo,母mǔ亲qīn一yí个ɡè人rén含hán辛xīn茹rú苦kǔ地de把bǎ孟mènɡ子zǐ养yǎnɡ大dà。为wèi了le给ɡěi孟mènɡ子zǐ提tí供ɡōnɡ一yí个ɡè良liánɡ好hǎo的de学xué习xí环huán境jìnɡ,孟mènɡ母mǔ曾cénɡ带dài着zhe孟mènɡ子zǐ搬bān了le三sān次cì家jiā。孟mènɡ子zǐ小xiǎo时shí候hou有yǒu一yí

    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 2020年32期2020-01-13

  • 孟母教儿
    死人一类的游戏。孟母看这样不行,于是将家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他们住到了一个靠近集市的地方,那里都是些竞相牟利的商人,讨价还价作买卖,邻居家是整天杀猪宰羊的屠户,街口上卖假货的小贩满嘴谎言……孟子又对商人的那一套赚钱的办法有了兴趣,便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了经营买卖的游戏。孟母想这样下去不行,就又搬了家。这一次,她的家靠近一所学堂。这次,看到的是读书人,听到的是读书声。孟子也开始学习礼仪,渐渐懂得礼貌并要求上进了。孟母觉得这是正經路子,就在这儿长住下去了。以后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9年12期2019-12-26

  • 劝学典故:孟母继织
    佚名 “孟母继织”是一则劝学典故。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而其至高地位的取得,与他幼年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  有一次,孟子因为贪玩而没去上学,他母亲知道后,很生气,当即就拿起剪刀,割断了正在纺的布。孟子對母亲很孝顺,看到母亲这么生气,害怕之余更为母亲的辛苦成果因为自己而浪费难过起来,便生了悔改之意,从此发奋苦读,终于有所成就。  孟母借此告诉儿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抓住有利时机和条

    科教新报 2019年23期2019-09-10

  • 寻“孟母精神”,传感恩之心
    里,开展了“寻‘孟母精神’,传感恩之心”活动。活动过程队员们都知道“孟母教子”的故事,但对孟母和她的思想却并不了解。为了帮助队员们体验孟母择邻而居的良苦用心,感受自己母亲的辛劳与付出,辅导员组织队员们开启了一次特别的寻访之旅。寻亲——孟子后人细寻访,母教文化渊源长辅导员邀请了孟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孟淑勤女士,为队员们讲述“孟母精神”的内涵。队员们了解到这位有见识的母亲,不惜三迁居所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又巧妙地断机讽喻教孟子学会坚持,以自己的聪颖贤惠、

    辅导员 2019年5期2019-04-22

  • 孟母断织
    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②之废学,若吾断斯③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④居则安宁,动则远⑤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⑦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⑧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⑨,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文物出版社,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8年10期2018-11-19

  • 孟母教子:因家庭教育而闪光
    位伟大的母亲——孟母。《孟母断机祠赞》说:“有母若孟,厥子乃贤。有子若孟,母德著焉。”“孟母教子”有哪些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一种传统的?在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的当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孟母教子”包括五个故事,涉及两个时期的孟子:一是幼年时期,二是成年时期。幼年时期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杀豚”,第二个是“三迁”,第三个是“断机”(又称“断织”)。成年人时期包括两个故事:第一个是“休妻”,讲离婚的事;第二个是“忧齐”,讲孟子在齐国

    家庭服务 2018年3期2018-09-10

  • 张明媛评传(续)
    店里发生的故事。孟母以加工出卖“死人需要,活人更需要”的寿衣、寿鞋、花圈、纸花供养一家人的生活。由于全市正在闹传染病,疫情在不断扩大,全城公路、铁路停运,整个城市成了不许进、不许出的死城。孟母也染上了传染病,但她认为自己得的是老年风湿痛,她要抓准时机扩大经营,给产品提价;她要子女继承她的事业,而子女却不愿干这种为死人服务的工作;她还因此而高兴——“什么行当破产,我的行当不会破产……”她带病坚持叠纸花,喜欢死人的气味……最后孟母也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一、结

    剧作家 2018年3期2018-09-10

  • 教子三迁的孟母
    不倨,虽怒不骂。孟母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孟子的母亲姓仇,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楣,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完善人格按照现代心理学的分析,这也是一种“

    人民周刊 2018年4期2018-03-31

  • 孟母断织
    “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便用剪刀剪断了即将织好的布。孟子十分害怕,胆怯地向母亲询问她这样做的原因。孟母答道:“你荒废学业,就同我剪断这布一样。认真学习,多问问题才能增长知识,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才能拥有好的名声。平时能够安心读书,才可以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你现在不认真讀书,就像是织布的人中途罢工。试想一下,工程进行到一半就停止了,这是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孟子听后恍然大悟。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努力学习,拜子思为老师,终于成为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8年11期2018-03-29

  • 元明时期孟母教子故事的传承与弘扬
    为《圣诏褒崇孟父孟母封号之碑》,该碑记载了元代延祐三年,元仁宗褒崇孟父、孟母封号的一道圣旨,在其碑阴还刻有《追封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碑阴之记》。这道圣旨,由表彰孟子之伟大,继而表彰、追封孟子父母,认为虽然孟子为“命世亚圣之才”,也得力于父母的教诲。圣旨最后追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这是自历史记载以来,孟母有封号的开始。赐予孟母封号,并非突然之举,在历史上有着很长时间的酝酿。据考证,孟母教子系列故事——三迁、断机、杀豚、休妻、忧齐,从西汉陆续出现[1],之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2018-03-07

  • 孟母家教观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等方面,对孟子数十年如一日,丝毫不放松,最终使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历史上孟母教子的故事因孟子的影响而流传千古。如韩婴的《韩诗外传》、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孟母颂》、左芬的《孟母赞》以及南宋时的《三字经》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记载或描述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经典故事。一、孟母家教观透视几千年来,不计其数的教育家和学者对“孟母”的家教思想进行深刻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经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1-31

  • 孟母教子为何能够成为文化传统?
    位伟大的母亲。《孟母断机祠赞》说:“有母若孟,厥子乃贤。有子若孟,母德著焉。”“孟母教子”有哪些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一种传统的?在讲好中国故事、建立文化自信的当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孟母教子”包括五个故事,涉及两个时期的孟子:一是小孩子时期,二是成年人时期。小孩子时期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杀豚”,第二个是“三迁”,第三个是“断机”(又称“断织”)。成年人时期包括两个故事:第一个是“休妻”,讲离婚的事;第二个是“忧齐”,讲孟子在齐国的

    金秋 2017年20期2018-01-22

  • 孟母”仉氏是“并州”人
    来,人们虽然对“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故事传颂不衰,她的名字和事迹也被列为《列女传》之首,但是并没有人对这位光荣母亲的出处进行过任何探讨和研究。令人高兴的是,在世人难以见到的“孟氏家族史料”中,果然存在揭开这一谜案的蛛丝马迹。近日,承旅台孟氏宗亲昭岩先生赐赠“台湾孟氏宗亲会”所印《孟子世家族谱》一册,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zhang,音掌)

    对联 2017年2期2017-11-14

  • 孟母教子
    齐鲁之邦出圣贤。孟母三迁择邻处,断机教子美名传。甲:孟母我织布机上把儿盼,盼儿子放学回家娘心安。乙:孟轲我没去学堂把书念,难得这春暖花开正好玩。我翻墙跳沟上下串,满身的衣服把泥土沾。只弄得灰头又灰脸,俺蹦蹦跳跳把家还。孟轲我回家把娘见,甲:孟母我见儿起疑团。儿啊,难道说你没去把学上,今天你这个摸样为哪般?乙:娘,我今天大街小巷逛一遍,赌博场里看赌钱。杀猪宰羊要去看,明天再去接着玩。甲:听儿说罢这番话,怎不叫为娘心里寒。儿啊儿,你可知世间炎凉人不易,人间百味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2017-11-07

  • 母贤子圣教化功 优良家风永世传 ——康焘《孟母断机教子图》赏析
    世传 ——康焘《孟母断机教子图》赏析良好的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形象表达。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体现出母亲在子女教育、家风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孟母赞》曰:“孟子之母,教化别分。处子择义,使从大伦。予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而《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一段,更是家喻户晓。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其母。母亲真挚的爱,是对自己孕育之生命所赋予的

    老年教育 2017年9期2017-10-14

  • 孟母三迁
    扫墓之类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对孩子学习不利,便把家搬迁到一个集市附近。那儿都是些杀猪卖肉做小买卖的行贩。时间一长,孟子与小伙伴伴又玩起做买卖的游戏。孟母一看又不行,就决定再一次搬家。這一回搬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听到的是读书声。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孟子开始喜欢读书了。孟母脸上露出了笑容。自此,孟子便随母亲居住在这里。endprint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年9期2017-09-12

  • 孟氏家风
    的人。战国时期的孟母,就是母教文化点典范。她以自身的智慧,启发教育了一代圣贤,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教子的佳话。关键词:孟母教子;家风“国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中华文化是家国文化,国和家紧密相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着“家国一体”的观念,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建设在儒家入世链条中居于基础地位,“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注释1)他认为,要平治天下,就必须国家有道,家风

    卷宗 2017年19期2017-08-17

  • 【文化】览圣曲阜之孟母
    5 走向世界杂志孟母林,是亚圣孟轲父母及部分后裔的家庭墓地,也是自战国延续至今的一处人造园林,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处的“孟子故里”凫村东侧的马鞍山麓。林墓区的西部连接两个山头,形似马鞍,故名“马鞍山”。林在山岗,山在林中,柏、桧、楷、槲等古树蓊郁葱茏。孟母林占地面积721.62亩,有各种树木1万余株,宋、元、明、清碑刻近600通。○孟母林里古树繁多。Plenty of old trees in The Forest of Mencius Mother.孟子

    走向世界 2017年6期2017-06-30

  • 孟母教子以礼
    送葬一類的游戏。孟母发现后,认为这地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就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可孟子在玩耍时,又学起小贩子沿街叫卖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啊!”于是又迁居到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在玩耍时就学起了祭祀、打躬作揖的礼仪来。孟母说:“这个地方可以让我儿子住了。”母子二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在母亲的督促下,孟子成了当地有声望的学者,也有了妻室。一次,妻子在屋里坐着休息,随意将两条腿叉开。孟子外出回来,一眼看见妻子这种姿势,转身去找母亲,气哼哼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6年42期2017-06-05

  • 孟母园游记
    游佳怡孟母园,位于山西省太谷县水秀村,临近波光粼粼的乌马河。这里绿树环绕,蜂蝶飞舞,是太谷的一大亮点。还未到达,我们便远远看到孟母的雕像魏然屹立在远处;到了目的地,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只见孟母梳着端庄整齐的发髻,双眼平视前方,流露出温柔慈爱的目光,仿佛凝视着远方。双唇紧闭,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平和美好的笑容。她的神情庄重,却又透着浓浓的母爱与悲悯众生的神态。而她的手则摆出了观音的姿势,宽大的衣裾长长地拖到脚踝。这尊孟母雕像高约36米,下方刻着关于

    快乐作文·中年级 2017年2期2017-03-27

  • 培养13位博士的百岁“孟母
    3位博士的百岁“孟母”她生于光绪年间,长于民国,成于共和,跨越三个世纪;她中年丧夫,靠一己之力培养了13位博士,成就一门传奇;她曾收到克林顿、布什两任总统来信,被誉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就是百岁“孟母”王淑贞。开办洋行,李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华裔神探”李昌钰的父亲李浩民是民国中后期江苏如皋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李浩民家住如皋西门外,其父李耀庭(李昌钰的祖父)先为学徒,后在如皋西门外开设了一家“李耀记陆陈行”,即经营粮食的商行。李浩民年青时也在“李耀记陆陈行

    新传奇 2017年5期2017-03-13

  • 唐代孟母教子故事探析
    73500)唐代孟母教子故事探析刘 奎(中国孟子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3500)孟母作为闻名于世的贤母典范,其教子故事深入人心。延及唐代,孟母教子故事在政府、士人以及民间等社会各个阶层得到广泛认可和流传。此时对孟母的祭祀首次得到官方的认可,孟母也成为了唐代女性的母仪典范和诗人争相传颂的对象。这种现象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政府、士人以及民间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孟母教子;母仪;唐代母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我国就特别重视母亲对儿女的伦理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10

  • 断织教子
    弃。【活学活用】孟母不惜                        ,真是用心良苦。战国时期,有位很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他小时候,孟母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孟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起初,孟母为给丈夫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6年1期2016-09-10

  • 孟母未必三迁 ——读《孟母三迁》有感
    (7)班 翟翊璇孟母未必三迁 ——读《孟母三迁》有感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五(7)班 翟翊璇《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是讲孟子原来住在墓地旁边,他就学着人们祭祀死者的动作,孟子的母亲见了,就把家搬到杀猪的旁边。杀猪的人拿着屠刀给顾客杀猪,孟子又学着杀猪人杀猪的动作,孟母见了,就又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又学着学生们作揖的动作,从此,孟母就再也没再搬过家。你同意孟母三迁的做法吗?我看未必。看了《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有人说,孟母三迁是因为孟母想让孟子在

    连云港文学 2016年10期2016-08-31

  • 解密孟府档案 弘扬母教文化
    珍贵的文献资料。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载有“断机喻学”“杀豚不欺子”“不敢去妇”等故事;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教子”“去齐就礼”等故事,并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谈孟母离不开母教文化。作为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山东档案 2016年3期2016-08-15

  • 孟母断机
    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6

  • 孟母断机”史有其事
    “孟母断机”史有其事京剧中有一出《孟母断机》,演的是孟母为教子,三迁其居,遍访名师,指望孟轲求学上进。孟轲听人说,“世界唯有读书苦,不读书亦能立身。”自此不乐读书。孟母正在织布,见状怪而问之。孟轲实告。孟母婉言开导,孟轲仍不听。孟母一怒之下用刀将机头割断,并告诫“中途弃学,枉费前功”。孟轲惊悟,立志攻读。这出戏史有所本。孟轲即战国时期思想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春秋战国时期他母亲仉氏曾在今河北蠡县潴龙河畔一个村落居住(为纪念仉氏,此村落后来即取名仉村

    乡音 2016年4期2016-02-27

  • 弟子规
    故事孟母断机孟轲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下去)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正在织布,见儿子回来,便一把将织布的梭子折断了,然后说:“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如果梭子折断了,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在学院上也是一样啊,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何时才能成为国家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呢?”孟轲恍然大悟(wu),从此发奋学习,终于学有所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发奋读书,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

    文理导航·科普童话 2015年4期2015-06-16

  • 孟母三迁与敬姜遗风
    李新花[摘 要]孟母三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在孟母的教育与敦促下孟子成长为儒家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孟母也成为“四大贤母”之一。而早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也有一位教子有方的贤母——敬姜,她是鲁国官吏公父文伯之母,曾受到孔子的褒扬。本文主要探讨同为贤母,敬姜和孟母各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何敬姜的知名度远远低于孟母。[关键词]孟母;敬姜;教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三字经》中大家琅琅上口的名句。孟母为了使孟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先后迁往墓地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7期2014-11-11

  • 历史故事改编版
    三:孟婆汤从前,孟母为了让小孩学好,经常搬家。隔壁有画漫画的,搬家。隔壁是开网吧的,又搬家。最后孟母把家搬到学堂里,小孩学习还是不好。孟母绞尽脑汁,发明了“孟婆汤”,味道好极了,大家都来买,孟母不仅发了大财,还发现自己的小孩也有经商的头脑。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搬家不如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怎么样?佩服我吧?我能把历史故事改得这么有趣,我世界第一吧?哈哈!啊!谁在用臭鸡蛋砸我?非常之处思维新颖,改编大胆有趣,结论独具一格。endprint

    小学生·新读写 2014年5期2014-08-19

  • 找好人生关键点
    》来看,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说的是,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

    时代报告 2014年6期2014-06-12

  • 从佚文《惟有孟母可作女范》看周作人的人格理想与家庭教育思想
    发掘的佚文《惟有孟母可作女范》谈谈个人的研究心得。1 《惟有孟母可作女范》的原文与出处《惟有孟母可作女范》这篇文章署名周作人,刊载于1935年《妇女与儿童》第19卷第9期。此文既不见于止庵编的《周作人讲演集》,亦不见于钟叔河先生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由于该文对于认识周作人的人性理想和家庭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现将之整理如下,括号中的文字为笔者所加。惟有孟母可作女范周作人前几天报载某女中表演中国女六杰,所谓六杰是武则天,嫘祖,王昭君,班昭,花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21

  • 与时俱进
    马日初“昔孟母,择邻处”,成就了一代圣贤,由此留下千古佳话。时至今日,孟母见兒子无权无势无利,苦思冥想之下,见当今房地产发展火爆,陡发灵感,乃毅然携子购房,先后择得市长小蜜之姨妈、人事局长之保姆、公安局长之司机家为邻,在邻里之“影响”下,孟子迅即被重用并顺利解决了自己及众弟子的户籍问题。孟母慨然:“学而时习之,古为今用,当与时俱进也。”

    杂文选刊 2013年4期2013-09-06

  • 孟母择邻新说
    早丧,母亲守节。孟母心无旁骛,一心培养儿子长大成才。好在孟父生前遗留下一处大私宅,孟母有织布的工作间,孟子有读书的学习室。孟母高度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唯恐孟子一不小心被人世间的浊物污染身心,对居住的生态环境也百般挑剔,力求完美。宅子坐落于绿水青山间,风光优美,空气新鲜。到了小孟子将要上初中的时候,天上总是时不时地有大片大片的雾霾笼罩,随之飞沙扬尘遮天盖地,孟子常常咳嗽不止。孟母甚是担心,决意换个地方。可阴沉沉的天空无边无际,就近择居是无法解决的。只好强逼自

    杂文选刊 2013年8期2013-05-14

  • 一周语文
    表演经验。”当代孟母来自本周新闻。据中青网报道,河南卫视新近启动“寻找当代孟母”公益活动,女航天员刘洋的母亲牛喜云作为“当代孟母”候選人到场。该活动时长两个月,拟评选十大当代孟母。此活动引发讨论。作家老愚说:“航天员只是一种职业而已,谈不上英雄。现在非要把她作为英雄人物拔高竖起,还要荫其母亲,弄出有其母必有其子的定律来,只怕会贻笑大方。”而网友沈潇同则认为,真要评选当代孟母,似另有标准:“那些毅然带孩子移民的都是孟母”。捐款北京7·21特大水灾发生两天后,

    杂文选刊 2012年10期2012-05-08

  •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片段赏析
    丛书》。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翻译: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得法,他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赏析:《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并且性情很相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不同,才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孟母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 2009年3期2009-04-21

  • 孟母断机
    kē)逃学回家,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suō)子折断,以此来教他学习不可以中断。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把织布用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孟母说:“我织布要一根根织,一寸寸织,才能织成一匹布。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昼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我刚才折断的梭子一样,没有梭子,还能织成布吗?这是前功尽弃呀!”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学习更加用功,终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08年4期2008-04-15

  • 教子有方的孟宗之母
    样也是教子有方的孟母,这就是三国时的孟宗之母。孟宗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吴国,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很听话,也很能干,小时候就学会了织网打鱼的活儿。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孟母觉得该让儿子去上学了。孟母便为孟宗物色好了求学之处,准备送他到当时著名学者李肃那里去求学。孟母深知,到了学校后,孩子就必须常常与求学伙伴们在一起,自己就不能随时随地教诲自己的儿子了。他能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吗?他知道怎样去同情比自己更贫寒的同学吗?考虑到这些问题,孟母特地为孟宗制作了一床厚厚

    知识窗 1997年6期199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