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的变迁

2009-12-08 08:35曹海涛陶弘标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武侠读物课外阅读

曹海涛 陶弘标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 是增强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回顾六十年来中国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作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百草园——课外阅读,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份量、作用和影响。

一、建国初期

新中国刚建立之初,我们一切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文学作品也照搬、照画,像《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苏拉的故事》等风靡全国。广大青少年都熟知保尔、冬妮娅、卓娅、苏拉等偶像。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中国作家自己创作的这一类的作品有《红岩》《红旗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这些是全国人民熟知的作品,自然也是广大青少年最可慕的读物。例如《志愿军英雄传》选收了60篇文章,以通讯和特写的形式真实地记述了64位英雄、模范、功臣的事迹,如用胸膛堵住敌军机枪射孔、为部队开辟通路的黄继光,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的杨根思,跳入冰窟救出朝鲜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的罗盛教等。

这些作品及它们的主人公,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这也激励着他们努力投身到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工作中,为祖国默默奉献。当然,这些被榜样所激发出来的热情,也为后来左倾冒进、文革狂热思想的迅速发展在某个侧面起了催化作用。

二、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青少年的主要读物变成了《毛选》。《毛选》就是《毛泽东选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毛选》几乎人手一本,识字的、不识字,都会背诵几段语录,这也成为忠不忠于伟大领袖的重要分界线。在这十年里《毛选》的发行量为50亿册,在当时,这个数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这不得不说是荒诞年代里创造的一个奇迹。

文革期间,除了鲁迅作品、《金光大道》等极少数书籍外,其他的文学书籍都被当成毒草给扫除了。文化成了一片沙漠,人们开始表现出对文化、对作品的渴求,但是当时没有什么文学作品,于是民间口头文学不胫而走,各种手抄本应运而生。特别是文革后期,这些读物开始大量涌现。成人阅读,青少年的阅读材料也仅此而已。这些地下读物,有的只署有作品的大名,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据统计,文革时期的手抄本有300多种,内容上主要是反特侦破、爱情等。比如《一双绣花鞋》《绿色尸体》《龙飞三下江南》等。

由于基本不署名,而且在长期的传抄中逐步被不同的人加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劳动,一种自由的文学创作,它反映了人们不甘被禁锢的思想,对人性、个性、情感的渴求和反思。它体现了受难而顽强的中国人精神上和情感上的伟大力量。也反映了青少年强烈的阅读要求与匮乏的读物之间的矛盾。

三、八十年代

文革过后,被禁锢的图书,开始见到阳光。一九七八年开始,书店的生意异常火爆,从《三国演义》到《青春之歌》,从《复活》到《死魂灵》,几十种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获得了解放,再次和读者见面了。像极度干渴的人需要泉水那样,一九七八年重印的一批名著,瞬息间就被读者抢光了。经过十年的禁锢,中国人民多么渴望看到各种各样的好书呀!伴随着高考恢复,伴随着读书解放,青少年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行列。

各种世界名著,不但是解决阅读饥渴的泉水,也是文化层次、精神境界的象征。但是,名著的阅读,对于青少年来说,有两个难点,一是识字有限,无法完整阅读全文;二是名著价值不菲,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的青少年,无力购买。

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阅读内容——画册,也叫“小人书”,以它生动的图文描述,简短的篇幅,丰富而曲折的故事情节,成为广泛流通的民间读物,在当时也成为青少年的最爱。它的内容广泛:有的是民间故事,有的是神话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儿童故事,有的是英雄事迹,有的是反特侦破,有的是武侠,有的是枪战,有的是爱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例如《哪吒闹海》《姜子牙封神》《放牛娃》《少林寺》,等等,都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小人书作品。

“画册”篇幅短小,并且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为它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对于作者来讲,创作难度不大;文字浅显,对读者的要求也不高;短小的篇幅和黑白画面,成本低廉。这一切优点,使这种小型读物在经济相对贫困的那个时期得以广泛流通。但它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阅读水平的提高,“画册”逐渐显出了它的劣势,比如,单论画面它不如彩色画报;单论情节它不如小说;单论思想它不如名著。重要的一点是,它较小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读者的胃口,总不至于让小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反复去读同一个故事吧?另外,人们的购买力已经能够为孩子承受大部头的作品,因此价格低廉也不再是“画册”的优势。于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左右,这种曾经盛行一时的文化快餐就被各种大部头的小说等取代,退出了文化历史的舞台。

伴随着收音机的普及,青少年收听的各类广播节目,也可以视为课外阅读的延伸和补充。特别是农村的广大青少年,由于经济落后于城市,课外书籍的阅读极少,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跟家人一起收听广播节目。如小朋友喜欢的“小喇叭”节目、“快板书”节目、“……讲故事”等节目,还有拥有更大范围听众的“长篇评书”节目。例如《大破冲霄楼》《七侠五义》《大西唐演义》《梁山后代》《白眉大侠》等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评书作品。单田方、刘兰芳、袁阔成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也被广大听众所熟悉和喜爱。

对于七十、八十年代出生的广大农村青少年,你要问他们小时候阅读的书籍,可能为数寥寥;但你若提起他收听过的评书,可能就会勾起他很多很多的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这些情感记忆是广大沉迷电视娱乐节目的“90后”们所无法、也永远没有机会体验到的。

四、九十年代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学校教育的提高、课业负担的加重,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时间越来越少,部分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是暗中进行的,有的甚至成瘾而影响学习,所以被教师严格禁止。此时阅读内容基本上是两大类:武侠和言情。它们是伴随着香港的武侠、言情电影和电视剧同时兴起的。在校园内外形成了“男武侠,女言情”的风气。一时间,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席绢等名字被广大青少年所熟知。他们的作品也是尽人皆知。比如金庸大侠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绝代双骄》,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琼瑶的《一帘幽梦》,席绢的《点绛唇》,等等。此外,温瑞安、萧逸、卧龙生、柳残阳、云中岳、司马紫烟、还珠楼主也都是颇受欢迎的作家。至于当时流行的其他武侠与言情书籍更数不胜数。除此以外,还有以黄易、倪匡(卫斯理)为代表的武侠兼玄幻小说作家也备受欢迎,他们的许多作品(如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倪匡的《卫斯理系列》)都曾令广大青少年读者满怀惊喜地反复阅读。总之,九十年代的青少年所面对的小说世界斑斓多彩、丰富异常。这些作品中,许多并非创作于九十年代,但却是在九十年代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天地里大放异彩。当然,这些作品也为电视电影作品的编排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作品后来都相继搬上银幕,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九十年代,是电视节目还未丰富、电脑尚未兴起的时代,因此也可以说是近六十年来课外阅读量最大的一个时代。它的具体表现就是遍布城市、市镇街道的大大小小的出租书店,书架上摆满的是被借阅得发黑、变厚的抢手书籍。光顾者以青少年为多,并且大多是成绩较差的青少年,当然也有少数成绩较好的青少年阅读者。他们并不是在假期借阅,那就是说他们在学校上课的同时,暗中阅读这些书籍。所以这课外阅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也是问题最大的时期。

我们认为,武侠、言情小说古已有之,它在这一时期盛行却并不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产物。但不管今天还是古代,无论从题材还是立意上看,它都是消遣性读物。任何读者都可以阅读,关键问题是以怎样的状态、怎样的心态来读。心中对它消遣的性质有所了解和正确定位,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或假期里,或是为了轻松地了解古代的文化,或是为了获得一定程度的思想启发、情感陶冶,或是纯粹地消磨时光,偶尔读之,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对它的性质没有清醒的认识,相反沉迷其中,认为每个人物和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并且将来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甚至梦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因此如堂吉诃德般地彻底投入到作品中,与故事情节共苦乐,这是对这类课外读物的错误理解。这种阅读状态也是一种错误的心态。

还有一种更错误的心态,那就是喧宾夺主,让这种消遣性的读物成为阅读生活的主要内容,对学业、前途的追求被追求离奇情节的欲望所代替,课外阅读的消遣性和选择性全部丧失了,进而变成了沉迷和无法自拔。再加上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隐蔽性的阅读实际上更加装点了这种阅读的美好甚至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差的成绩和阅读结束后的空虚、不安与烦恼,又需要更大的阅读量来安慰和忘却,于是陷入了反复的兴奋、不安,再兴奋、再不安的循环当中。可是等到离开校门或者小说被拍成电视剧上映后,你再让他拿出以前一样的心态去阅读恐怕就很难了。这说明这些消遣性的作品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是有害的,这种错误的阅读状态起源于错误的心态,说得明白一点,“课外小说本身不是妖怪,但是你却让它发挥了妖怪的作用。”这种错误的沉迷心态,与后来广大青少年的沉迷电视节目、沉迷电脑游戏的道理一般不二。后来,在新教材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就把有些武侠小说的章节编到了学生的读本当中,这并不是鼓励阅读课外小说,给武侠小说正名,其实就是为了纠正这一弊病,澄清这个道理。

五、新千年以后

世纪之交,新事物骤然增加,伴随“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出书热”和“网络时代”电脑的普及,青少年的课业负担的进一步加重,课余时间被电脑、电视进一步挤压,已经少得可怜。除此以外,社会各层面立体的“日韩热”使青少年所剩无几的课外阅读时间,又都集中在几类浅薄的书籍上。比如引自日韩的小学生漫画,如《樱桃小丸子》《圣斗士星矢》等;中学生的娱乐性书籍,如《男生日记》等。

中小学生面对这些读物,表现出异常欢愉的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们的孩童心理——追求猎奇,形象的画面、跌宕的情节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另一方面轻松的阅读可以缓解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休闲读物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满足了学生们获得精神慰藉的需要。

但他们的阅读内容大多远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对洋溢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名篇、名著缺少关注。这是九十年代武侠情结和言情情结的进一步发展,连同电视娱乐节目、电脑游戏一起进一步掉进了生活享乐化、感官刺激化、思想表面化的“娱乐到死”的无目的、混时间的“非自觉行动”之中,这是典型的“轻阅读”。

为了改变“轻阅读”的现状,伴随着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规定出了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基本篇目,这对于提高广大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和精神境界,无疑是一个有利的举措,但具体落实还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通力协作。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含蓄、注重内蕴的民族。注重表演、追求感官刺激的现代传媒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内在品格、塑造民族的灵魂是不利的。如何继承古代文人良好的阅读传统,在阅读的专注中,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培养淡泊宁静的文化心理,充实精神世界,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希望通过振兴课内课外的阅读,改正错误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使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能够不断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使他们的前途更加灿烂耀眼。

猜你喜欢
武侠读物课外阅读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