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贸学校:打好三张“牌”

2009-12-08 08:35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经贸办学实训

王 蕾 龙建刚

近几年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牢牢把握我省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和谐教育为核心,以强化技能为重点,以特色办学为突破口”的办学理念,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注重打好经营管理、学生技能、办学特色三张“牌”,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

经营,学校管理的王牌

省经贸学校校长许琳伟认为,学校办学成本主要有资源性成本、管理性成本和人力性成本三大块,而其中的资源性成本,即学校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的成本是每年都要按计划增加投入的,但管理性成本和人力性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为了在建设资金比较紧张,没办法一次性把新校区建设好的情况下实现新校区建设和扩大办学规模两不误,许琳伟校长在学校管理上提倡“经营”理念:适度负债、分步建设、滚动发展,走循序渐进的和谐发展之路,把最好的资源用到学校发展上,创造条件用于增加优质学位。新(北)校区一边建设一边使用,实现了校区建设与学校规模同步发展。

首先,“经营”好内部管理,科学控制办学成本,创建节约型学校,为发展“挤”出资金。一是学校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坚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从严控制费用支出(特别是管理性成本开支),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把资金主要用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上。二是通过实施“以事设岗、一岗多责、满负荷运作”的全员聘任制,合理拉开教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最大可能的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严格控制编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了人工成本。

其次,经营好学校的资金运作。省经贸学校在划归教育厅直属后,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这无疑给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带来压力。但省经贸学校不等不靠,通过 “三个一点”,即自筹一点、贷款一点和社会融资一点,实现了新校区建设投资多元化,减少了学校投资的压力和风险。所有重大基建项目和设备采购都进行招标,降低投入成本,并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减轻资金集中投入的压力。2007年向国家开发行贷款2500万用于新校区建设,学生宿舍大楼和室内体育馆 需投入的4000多万准备引入部分社会资金建设。

再次,学校在招生宣传工作上主张经营意识,积极做好招生工作,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学校发展积累资金,进一步把学校做大做强。学校采取了“主打东西两翼、兼顾粤北,保住珠三角,开发外来工子弟学校,寻求校外合作办学,建立生源基地”的招生策略,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近几年招生规模屡创新高。2006年学校招生1330人,2007年招生1536人。2008年招生1844人,2009年招生近3000人,实现了学校的规模发展。

技能,学生就业的王牌

中职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即是培养职业技能的教育。省经贸学校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技能强,广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形成了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

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教特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与相关企业、行业加强并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省经贸学校深谙此理,近几年,学校先后与广东省物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广东鱼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广东省金属材料公司、广州市弘森商贸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平台,加强了学生的技能实训。学校与近400家用人单位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为各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实习锻炼机会。学校聘任企业专家参加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学校专业建设、教学和教研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例如学校与广州军宝汽车服务中心合作开发了《汽车后市场人才交流中心网》。这是我国南方首个为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和交流而开通的网站,不仅为南粤中职学校培养汽车后市场人才搭建了平台,更是填补了中国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的空白。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习、就业等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的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教学零距离。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中职人才培养的智力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时要是专家,在传授专业技能时则要做师傅式的能工巧匠。为此,省经贸学校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聘上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敢于打破用人界限,每年都从企业聘任一批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专业教师,大力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几年学校从企业引进的专业教师已达62人,占学校专业教师的68%。这一批教师掌握着行业企业最新的技能和经验,对劳动者岗位能力的要求非常熟悉,他们的成功引进和有机融入,能促使专业课堂的教学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这批教师在引进后,还能为学校带来他们在行业和企业长期工作所积累的各种资源,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习与就业等各方面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零距离”。一是课堂与实训零距离,学生在模拟企业工作场所的实训中心上课,实训设备与企业相同或仿真,或把课堂搬到企业,直接带学生到企业见习或实习;二是教师与专业零距离,学校绝大部分专任专业教师都是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另外还经常请企业专家来校培训和讲座,老师就像是企业的师傅,学生就像是企业的学徒;三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零距离,教师开发实训教材,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实训项目和实训标准,学生学的就是企业用的;四是教学模式与实际操作零距离,按企业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把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教学的纪律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开展双证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经贸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双证或多证毕业教育,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保证学生双证或多证毕业。经贸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双证”通过率平均达85%以上。

经贸学校既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根据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分类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志愿队、文艺社、礼仪队、计算机俱乐部、英语俱乐部等社团,并结合学校各类专业课的设置,每年有针对性的举办技能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学校技能节的开展非常有特色,由每个专业部主办,学生社团承办,专业教师指导,要求每个专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技能比赛。通过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引导的联动与配合,把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省经贸学校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到“站起来会说,坐下来会写,拿起来会做,见到人懂礼貌,新环境能适应,有困难能解决,有机会能抓住”。

特色,学校兴盛的王牌

质量为立校之本,特色为兴校之源。省经贸学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胆创新,提升办学经验,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特色“经贸”。省经贸学校大力推行任选课制度。任选课是为了拓宽知识和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几年来学校已开设了近100门的任选课,并初步构建起具有经贸学校特色的任选课课程体系。任选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一部分是学校特色课。省经贸学校所有专业从2008级开始都开设《市场营销》、《财税知识》、《商务礼仪》、《口语训练》四门特色课程,让每个毕业生都学会经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凸显学校“经贸”特色。

特色课程。省经贸学校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模式上,从“课堂教学”向“一体化教学”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行为导向、小组讨论等转变;在教学手段上,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向多媒体技术转变。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综合实训和考试命题方式、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商品经营》课程将教学内容作重大改革,将购、销、存、经营分析等内容同时在一门课程内讲授,由两名教师共同上课,采取以实训教学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组织,着重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仓储作业实训》课程将全部考核内容分为二十项实训环节,实行百分制,每个实训环节再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给出成绩,该成绩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改变了笔试考试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

特色专业。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省经贸学校改变了以往的学科教育体系,开展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每年都开展两次专业论证和调研,根据生源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专业和改造老专业,近五年新开发了商品经营(汽车商务、化妆品经营)、计算机及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国际商务(外贸单证与跟单、国际货运代理)、商务外语(外事与签证服务、国际贸易、商务日语)、幼儿教育(幼儿英语)、会计(证券与理财)等13个新专业(方向),改造了物流、商品经营(连锁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及应用等14个老专业(方向)。现经贸学校开办有10个专业共27个方向,其中商品经营和物流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学校专业(方向)数是2006年的3倍多,专业特色日益明显,形成了“大专业小方向”、长短线专业相结合的特色专业群。

特色德育。学校一贯坚持“德育为先”、“德艺双馨”的德育工作方针,努力构建以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以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体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各种活动为平台的育人机制,育人效果好。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方案,指导和协调学校各部门全面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建立了六级值班管理制度,管理严格、规范。德育工作制度化,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长抓不懈。学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学校对学生进行操行分量化考核,通过开展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团员、“每月一星”等活动,树立集体和学生模范。重视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建设,发挥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学校统一指导下,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第二课堂活动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文内图片摄影 郑志军)

猜你喜欢
经贸办学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经贸促进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