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拓展性阅读教学价值的缺失与矫正

2009-12-08 08:36李建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塞特达斯葬礼

李建华

拓展性阅读教学是阅读文本或素材时,围绕自己制定的研究主题,通过收集相关信息重构文本,在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中生成价值的过程。教师运用拓展性阅读唤醒与学生、文本之间的自主对话,可以使文本存活于学生头脑,使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能力与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偏差与误区,必须予以矫正,让其走上理性化的轨道。

[案例1]《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段

师:演讲要有气势,现在请这位同学演讲。(生演讲,略)刚才,我也写了一篇演讲词,我也来演讲(略)。

师:有没有谁对这位总统有意见?

生:总统应该惩治工厂,让它们不再浪费水资源。为什么只在这儿说而不采取行动呢?

师:是呀!为什么不想办法救救瀑布?(指黑板上板书的“奄奄一息”)塞特凯达斯瀑布还没有完全枯竭啊!如果是我们的亲人,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最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救他。

师:总统却干了什么?

生:举行葬礼。

师:葬礼一般在人死了以后举行。瀑布还奄奄一息呢,怎么就举行葬礼了呢?原来“20世纪80年代初,在塞特凯达斯瀑布的上游建立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伊泰普水电站正是菲格雷特总统下令建造的。”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菲格雷特总统明明知道建水电站会使瀑布消失,但他还这样做,他不称职。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伊泰普水电站。(大屏幕出示图片和文字)你又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建这个水电站,对巴西来说,既有好处,又没有好处。有好处的是水电站能发电,提供能源。没有好处的是使塞特凯达斯瀑布消亡了。

师:我们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不是非对即错,非此即彼。有许多事不是一下子就能说得清的。我们要占有资料,仔细阅读,独立思考。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孟子说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让我们一起将这句话记在心中。

[诊断]画蛇添足,为多元而多元

以上是07年《小学语文教师》上的一个片段。教师以演讲引发学生评议总统,“只说不做”“不称职”“既有好处又没有好处”,在多元感悟中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了,也较有教学价值。但是教师与学生研讨时间长,用情较深,换来的是因补充的资料而告诉孩子:“评价一个人或事情不是非对就错,书上讲的也不一定对。”前面费九牛二虎之力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全盘否定!这不是画蛇添足,为了多元而多元吗?原本是“课已尽,意犹存”的效果,成了“陷入混乱,不知所措”的局面。

[矫正]补充文本,深化主旨

拓展性阅读教学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资源存在的联接点,辐射开去,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的阅读底蕴。我在教学这个环节时,也补充拓展了这段文字,并把教学目标“认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与归宿点。以“同学们想知道今天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吗?”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中,我出示了一组近来学生家长参观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时拍摄的照片。当学生看到“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依然风景如画,气势也很雄伟”时,教师追问:“《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于是学生精彩纷呈地答道:“这是葬礼举行得比较及时的结果,也是总统与人民的功劳啊!”“葬礼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家真正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了!”至此,因几张新照片的补充在自然而然中拓展了文本的意义,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深化了文本的主旨。

[案例2]《大江保卫战》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群抗洪战士的光辉形象?

生:(读后交流)全然不顾。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一点都不顾的样子。

师:战士们全然不顾什么?联系课文说一说。

生1: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生2:浑身上下伤痕累累,他们全然不顾。

[诊断]内化外现,缺失意义

教师抓住“全然不顾”让学生感悟抗洪战士大堤抢险时的光辉形象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听课时总有一种“肤浅”的感觉,即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地打开,对“全然不顾”的语言因素没有真正内化与外现,甚至缺失一种文本意义上的建构与课堂的灵动生成。

[矫正]预设“困难”,外化语言

教师应该充分预设战士面对困难表现出大无畏精神的材料,在用“全然不顾”说话训练时,当学生说完书本上的事例后,出示这样一段文字:“有一位将军说道:‘几天来,全团有6人被担架抬下大堤后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又跑回大堤,7人砸掉了指甲,28人脚和手受伤,56人次中暑晕倒,都坚持不下火线……”教师结合课文因材引导:“找一找英勇的战士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拓展的材料为学生找到了遇到困难的结合点,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被砸掉了指甲,留着鲜血,他们全然不顾。”“战士们累得筋疲力尽,晕倒在大堤上,竟全然不顾,一醒来就投入了抢险战斗。”在感悟英雄形象的基础上,深入阅读重点句子,朗读出这种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语言训练需要联系文本,甚至必要的数字补充,勾连已有材料的生动形象,使语言的内化与外显得到有效的照应与生发,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3]《望月》教学片段

师:小外甥与舅舅仅仅对了这几首诗吗?

生:不是,后面有一个省略号。

师:你们能够帮助补充吗?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好。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同学来读一读。出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让我们分外甥队与舅舅队进行对诗,第1、2组为外甥队,3、4组为舅舅队,好吗?(略)

[诊断]蜻蜓点水,过程缺失

学生理解文中诗句,在对诗过程中,两队比较努力,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学生补充的诗句仅一句,就草草收兵,忽视了对诗的过程与评价,积累要先感悟,蜻蜓点水式地走教案,导致语言积累与感悟的不到位,甚至发生了价值偏差。

[矫正]适度铺垫,激励评价

教师在要求学生补充有关月亮的诗句时,学生搜肠刮肚,也就是那么一句,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缺少预先布置学生收集古诗的要求。积累古诗要给予适量的时间去背诵和练习,变作秀的背诗为课前的收集、课堂背诵的铺垫,给予细节的预设与生成,例如“细化为三个回合,第一回合外甥组出诗,舅舅组应对;第二回合舅舅组出诗,外甥组应答;第三回合教师出诗,各组抢答。”这就避免了积累的不足、尴尬。最后,教师要跟上评价语言:“即使是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情景中,寄托着诗人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在激励中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真正推进学生语言学习的达成。

综上所述,拓展性阅读教学是演绎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自主对话的过程,是实现阅读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与策略。语文教师只有充分研读文本等素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与语文阶段要求,预设弹性的教学流程,把握教学细节的精彩生成,才能真正走出目标偏差、价值缺失、语言失落的误区,走上拓展教学理性化的轨道。

(作者单位:吴江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塞特达斯葬礼
《葬礼》(海报)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美23岁小伙1分钟击鼓1208次
迟到20年的道歉
辨析“李普塞特命题”——国外经济发展与民主关系的理论之争
出版名家巴尼·罗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