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更需要教学机智

2009-12-08 08:36徐晓东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0期
关键词:机智实践性教学方法

徐晓东

[摘要]教学机智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创造性的集中体现,无论是解读课程文本、开展教学、运用教学方法,还是进行课堂管理,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机智。为养成教学机智,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实践性知识的积累,还要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机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时常面临各种尴尬与困惑:有的教师经过岁月的磨炼,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但有时对课堂教学的操控能力还是力不从心,像一介初出茅庐的新手,面对问题不知所措;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麻木迟钝、毫无生气,而一旦越过教室这个门槛进入外面的世界,他们就变得谈笑风生、神采奕奕、生机勃勃,教师对这一问题总是难以有效地解决;还有的教师精心准备了教案,在课堂上却总是发挥不到极致,留下遗憾。由此可见,教学具有情境性,是一门很难传授的艺术,高水平的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它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机智。

一、教学机智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

早期的先哲们已有意识地运用教学机智进行教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巧妙的“自论其无知”的幌子下,把深奥的道理用“层层设问”的方式诱使学生自己去解答;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真正悟到了教师“举一反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到了近代,教育学的奠基者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因此,他号召人们广泛寻找教学机智,用教学机智教授一切知识。由此可见,教学本身需要教学机智,决非单纯的技术所能解决。

人是一种机智性的存在,人所从事的活动或多或少都带有机智的色彩。教学作为一种育人的活动,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机智成长的过程,是对人的机智的引导、激发和唤醒,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从外部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学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两个生命体会产生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和情感的融合,进而达成精神的交流与对话。因而,教学是一种凝聚着教师创造力的精神活动。赫尔巴特曾说:“关于你究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师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教学机智感呢?”这种教学机智感就是教学机智。可见,是否拥有教学机智是判断优秀教学和拙劣教学的标准。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机敏、幽默、豁达、洞察的教学机智,教师只有用机智的心灵才能点燃学生机智的头脑。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不是静态的物,而是有生命活力的人,并且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而要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并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这并非易事。此外,教学是在与人的大脑而不是与僵死的物质打交道,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感。教学必须将已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的难度与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种雕塑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困难、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教师倾注很多的时间、精力和机智。可见,教学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易于把握,它是一种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对多种可变因素进行微妙的调整。不同的时空、各异的学生,使教学呈现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局面,同时也说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偶然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教学也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状态,你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个课堂,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使教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方法的使用,必然要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临场发挥的教学机智和才艺。

二、教学机智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

教学机智是行动中表现出来的高超智能,是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行为的灵巧、机敏。教学实践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充满教学机智的活动。因此,教学机智对教学实践具有统领性,它贯穿于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法宝。

1、课程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学机智 教师是联系学生与课程的中介,传授知识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作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生活的存在,只有当它触动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并激发学生去探索与思考时,才能被学生自身内化,进而服务于社会。让知识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相遇,教师就要对课程内容加以组织,这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首先要把课程文本知识转变为教师自己的知识,使知识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化,即形成所谓活的“知识种子”,然后教师再把获得的“知识种子”播种到“沃土”——学生的头脑中。教师对课程文本的解读程度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解读文本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动用自身的教学机智,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排列,以一种合适并正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此方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的开展需要教学机智 教学过程并不是按预先量好的衣服纸样剪裁衣料的过程,教师工作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因而教学过程不能将教学内容简单地复制到学生的头脑中。真正的教学技巧与艺术在于:教师要按照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教师要用知识照亮置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他的思维,在学生头脑中开发一片知识的沃土,使其“贪婪”地去汲取知识。而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教学机智的引导与参与。由于教学的对象是思维与情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学生,教师就要具有敏感、细致、准确的感知能力,能迅速感知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应,准确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并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发挥自己的教学技巧。

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单单要教会学生怎样建造长期才能竣工的建筑物,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样制造砖瓦并要求学生一起动手施工,教会学生建好房屋的本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人类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诱导出来,使学生焕发出创造精神和生命活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最应关注的,不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篇章结构、抑或是否再现了书本的公式定理,而是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某位教育家说:“我们从一位伟大的老师那儿获得的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或一组技巧,还不如说是这位体现和代表知识的教师的行为方式——他或她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人格力量、强烈的责任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机智。而做到这一点,教师仅仅依靠更新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机智充分地完善自己。

3、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学机智 教学方法不是独立于教师主体之外的,而是内在于教师主体素质之中的。与其说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知识,毋宁说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机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教师的观念中时,它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方法,只有加入了教师自己的个性元素,加入了教师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才是有效的。这就解释了教师的困惑:为什么有的教学方法别人用起来轻松自如,而自己用起来却非常蹩脚。教学方法的运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不能依赖别人探索出的教学方法,只能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自己的教学方法。

4、课堂管理的运行需要教学机智 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多变动态的课堂环境中,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教学机智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中,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并恰到好处地处理问题的一种能力。教学机智是一种实践性智慧,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善于观察、敏捷判断的能力,更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不论教师如何研究教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能很好地管理课堂。

三、教学机智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懈地追求

做一个有教学机智的教师,是每个教师的良好愿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教学机智的养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养成自己的教学机智呢?

1、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意识是养成教学机智的前提

优秀的教学源自于教师的心灵,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这种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能够使教师在生活中把自己与教学科目、学生联合起来,促进教师内心对教学天职的渴求和对完善自我不懈的追求。要成为一名教学机智型的教师,教师首先必须认为自己最适合做教学工作,进而才能打开自己独特的教学机智宝库,探索与自己本性相契合的教学方式,体验师生共鸣的默契,从教学工作中真正获得深层的愉悦。正是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追求,给教师心灵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源源不断地滋养教师的心灵,使其坚信教学就是他的欢乐、他的享受,教学是他毕生的职业。自我认同是优秀教学之源泉,优秀教师的成功源于个人对完美的追求,他们决不满足于做一个平凡的教师,对教学的质量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此,追求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是养成教学机智的必要前提。

2、教学实践是孕育教学机智的沃土

教学机智不同于理论知识,后者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不像实践技能,后者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系统训练形成。真正的智慧只能靠教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习得无益于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机智只有在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波兰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曾说:“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靠你自己的阵痛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教师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手,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生活乃教学机智之源。教师要想获得教学机智,必须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教学生活中去,经历教学生活的锤炼,这是获得教学机智的必由之路。教学机智不是僵死的、现成的,而是生动的、生成的,融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就已够了。”教师的工作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一般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和诠释的。对教学实践有用的是个别化的,并适用于某种情境的动态的理论,这种动态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教师个人的实践理论,也可称之为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化、多变性等特征,这使得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实践性知识也不能停留在经验水平,教师还要不断地丰富和提升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将其经验升华为教学机智的重要条件。反思决不是对已发事件或活动的简单回顾和思考,而是用新的理论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不仅包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也包括对潜在教学观念的反思,还包括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反思。因此,反思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增强教学能力,生成教学机智最重要的途径。

3、同行交流是获得教学机智的重要支撑

教学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职业。关起门来的教学,几乎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视野之外。这种个人化的教学阻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教学效率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教师要想在实践中成长,获得教学机智有两个去处:一个是优秀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教师个体的教学机智要用集体的教学机智作为支撑,教师同行组成的共同体是集体教学机智宝库,可以消解同事之间和师生之间疏离的壁垒,摆脱自我蒙蔽和故步自封,以开放的心灵去聆听、去交谈、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与同事相互切磋交流,展开优质教学的真诚对话,从集体教学机智中获得启发。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王荣德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4]范良火. 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机智实践性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机智的妈妈
机智的警察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这个世界需要你啊,机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