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勇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高校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学校的法人代表。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就使得高校从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到独立法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就迫切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革。本文主要论述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构建更合理的理财体制推行绩效管理模式等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A
一、财务管理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与学校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传统的财务预算和管理理念已不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多元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涉及到计划、分配、信贷、物价、税收等方方面面。这种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形成,使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上必须以加强综合预算、强化预算管理为中心。本文拟就当前高职院校财务预算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高职院校由于预算管理在决策、编制、执行等方面的不足,导致预算管理不够规范,表现在:
1. 预算目标不连贯。财务预算以年度为限,往往只考虑年度内的收支平衡,不能够有效地与学院短中期发展规划相匹配。
2. 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标准,无法依据标准量化支出。由此导致零基预算形式化,实质上还是基数加增长,很难对已有的分配格局做出优化调整。
3. 预算环节不重视。各系部提报预算时,认为提报后财务部门和院领导总会砍一刀,所以往往不切实际的高报,因而导致提报的预算质量较低,参考价值不大。
4. 预算执行不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一是得不到主要负责人的支持,还是延续旧有的领导批准和财务部门办理的模式;二是执行过程中缺乏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预算任意变更情况的发生。
5. 预算管理粗放化。主要是定额较粗,难以实现细化预算管理的目的。按细化预算管理的要求,各项经费的核定应落实到具体的科目上,至少应落实到“节”级或更细的项目上,但目前大部分预算定额仅按“项”级科目进行。
(二)财务管理制度弱化。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对外投资、新生招收、物资采购、基建项目建设等领域发生了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形同虚设所致,这不仅助长了财务管理中人治性,而且容易出现不负责任的好人主义。同时,由于制度的执行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不够,缺乏一个独立的权威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相对企业而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比较简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不高。而且由于高职院校大都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的,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上还沿袭原先中职学校的模式,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面没有跟上,有很多漏洞与弊端。其次是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思想落伍,表现在:一是财务工作的重点基本停留在记帐、算帐、报帐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二是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很多人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不了解,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也是低层次的。三是一些财会人员受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影响,对国家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教条化,导致了财务工作面临的压力和矛盾增加,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深入的局面。
(四)缺乏长远规划(计划)。
在高职院校的“十一·五”规划中,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诸如办学理念、在校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层次提升目标等指标,看上去规划宏伟、前景远大,十分诱人,但其中却看不到关于资金筹措、分配等涉及财务管理方面规划,因而缺乏财务保障。
三、方法与对策
(一)领导思想上重视,行为上支持。
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院领导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财务部门在目前的高职院内充其最大作用也不过“参谋”而已,仔细观察一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之所以存在问题,如非财务管理制度缺乏,虽不能说财务部门没有责任,但肯定不是主要责任,归根到底还是要看院领导的态度和表率。
(二)科学编制预算,保证有力实施。
1. 预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明确预算编制原则,一是“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二是首先保证学院各类经常性、政策性、债务性支出,并适度从紧,其次,根据资金情况安排建设性专项支出;三是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所有收入、支出由学校统一安排;四是客观、公正、透明,加强科学论证,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
2. 细化财务预算、核算。将财务预算按“院系(部)两级管理“需要分为院级总预算和系(部)执行预算两部分。财务部门通过分析上学年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学院预算总收入和学院发展需要,拟定各部门预算控制数报院党委审查、批准后下发各系(部),即形成院级总预算。各系(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的执行预算,上报院财务部门,即形成系(部)执行预算。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
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立事后监督制度,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四)提高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构建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及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构建以“管理+核算”为特征的管理型财务模式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还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来,保障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资金规划,防范发展风险。
高职院校为了扩大规模,贷款规模正在持续增加,使得利息负担日益加重。贷款到期后不但难以归还,而且有的连先还再贷的“先还”都特别艰难。因而,高职院校存在资金风险是不争的事实。加强资金规划,防范发展风险,必须多方联合,综合治理。
1. 政府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必须有资金相匹配。
2. 出台化解已形成的高负债风险的政策。如鼓励高职院转置换老校区并给予优惠的待遇。
3. 上收高职院校贷款的权力。即高职院校向银行贷款必须教育主管、发改委等部门的批准,从而控制高职院校不断增加的银行贷款。
4. 将银行贷款规模纳入高职院校领导考核中,以扼制用银行贷款发展的所谓“政绩”。□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
参考文献:
[1]刘同起.边红霞.赵香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与管理 2006.9.
[2]赵善庆.加强高职院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建议.会计与审计.2007.24.
[3]郭俊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高教研究.2008.2.
[4]高玲.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机械职业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