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明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收费和毕业生自主择业给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特别是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压力不容忽视。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以缓解贫困生就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帮助他们成才立业。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压力;心理辅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高校收费和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背景下,在校贫困生承受着求学与生活的双重经济压力,因此,如何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来改进贫困生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特点分析
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贫困性、脆弱性、弱势性的结构性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心理。同时,他们的就业心理又与他们的就业观、就业认知、就业情绪密切相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就业观不正确导致心理失衡。由于贫困生处于特殊的“边缘性”地位,他们急于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急于回报父母的心理致使他们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准确定位,造成他们就业目标模糊和在找工作时非常盲目的状态。他们中有的认为竞争如此激烈,有一个工作岗位就行;有的认为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是待遇,对人才市场需求、所学专业优势的发挥和将来个人事业的发展则考虑得不多或重视不够。这种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功利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个人潜能的挖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是就业认知不准确产生心理偏差。一方面,高校贫困生对自我概念认知不准确会产生矛盾心理。由于自卑,贫困生往往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甚至因为害怕失败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更不用说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了。然而,家庭贫困和就读学校、所学专业不理想等现状或其他原因又迫使他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一定要找到好工作。由于自我概念认知出现偏差,他们会出现自卑与自尊交织的矛盾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就业。另一方面,高校贫困生对就业形势认知不准确会产生犹豫心理。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许多高校贫困生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而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一些贫困生只关注待遇优厚、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等竞争激烈的单位,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去,致使他们在选择中犹豫,在犹豫中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三是就业情绪不乐观影响心理健康。沙赫特情绪心理理论指出,影响一个人情绪的重要因素有三种:环境因素,生理因素,认知因素。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受这三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1.悲观心理。来自经济、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压力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沉重负担,在压力面前,他们的情绪更加低落。如果找不到正确缓解压力的方式,他们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前进动力。他们觉得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不敢参加竞争性活动,丧失自信心,甚至会觉得找不到生活的意义。2.焦虑心理。贫困生对未来充满担心和忧虑,他们常常夸大面前的困难,经常为毕业后的前途感到担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剧烈的心理冲突使他们每天会反反复复地考虑同样的问题,而每次都得不到答案,于是产生紧张、恐怖、苦闷、矛盾、焦虑等不良情绪。3.挫折心理。贫困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他们一旦受挫就更加脆弱,甚至一蹶不振。贫困生在遭受求职失败后会精神不振,这些显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保持进取的勇气。4.怨恨心理。由于焦虑心理、悲观心理、挫折心理等复杂因素影响,许多贫困生感到事事不如意,于是对社会不满,对环境充满敌意,不信任任何人,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甚至出现暴力等极端行为。
二、做好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的策略
针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特点分析,高校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战胜自卑。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自己的欣赏和肯定。拥有自信的人会坚持自己的理想,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畏困难、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帮助贫困生建立自信首先要将他们的自卑感“打扫干净”,然后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才能,同时鼓励他们信心十足地去做事情。这样,他们就会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实践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2.教育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客观地认识自我。一般而言,用人单位不会对贫困生就业有任何歧视,是否录用不是看毕业生的出身,而是看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所以,贫困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更容易改正缺点、发挥长处。实践证明,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因在工作后表现出了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吃苦耐劳、朴实真诚的精神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3.教育他们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市场化的就业需求与毕业生主观的择业观念相冲突已成为当前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贫困大学生要抛弃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可能的职业和岗位,切忌挑肥拣瘦,错过就业良机。
三、做好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关键
做好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关键就是教育他们做好求职择业的技能准备。首先要培养贫困生具备优良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贫困生要形成优良的品质必须靠自身的努力,同样,坚强的意志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而且,坚强的意志必须和优秀的品质结合起来形成人格魅力,才能推动人们走向成功。其次要培养贫困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当今,团队精神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被赋予更加前沿与务实的理念。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会在竞争中一败涂地。因此,高校对贫困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对他们成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是教育贫困生学会选择。贫困生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关注和了解自己择业的地域和行业的要求,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会选择,有目的地完善自我。当求职不利时,贫困生要学会坦然地面对失利,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帮助高校贫困生消除就业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1.建立制度,完善资助体系,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学校要建立健全贫困生助学制度等相关制度,使贫困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通过制度创新,切实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就业。另外,学校要健全机制,成立贫困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资助经费,完善奖、贷、助、减、补“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制定贫困生参加远程就业招聘活动经济补贴规定,缓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
2.制定奖励政策,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贫困生成才立业。在落实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前提下,学校要根据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实际制定贫困生优惠奖励政策,设立贫困生“三支”专项奖励基金,激励更多的贫困生参加支教、支农、支医“三支”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贫困生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到西部就业。同时,学校要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和服务体系,把贫困生的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提高他们的求职技能,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他们就业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及时传递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分析和预测就业形势,推荐用人单位,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生就业求职的需求。
3.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搭建交流平台,培养贫困生健全的人格。学校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吸引贫困生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战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责编: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