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吕顶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正适合小学生对新鲜的直观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如鱼得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德新课标指出,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也能丰富课程资源,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1.多媒体利用CAI课件设计出诸如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等素材,采用Flash动画方式展示抽象的概念,这些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我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在课堂教学开始播放一段录像:环境被污染,树木被砍光,再配以声音播放龙卷风灾难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多媒体带来的感光刺激和巨大的内心震撼。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打下了基础。这样开课,既直观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的应用能通过情景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例如我在教学《我们这样生活》一课,原始人的生活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看,离学生实际生活都是非常遥远的,学生对此概念模糊,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教学开始即播放原始人的形象图片和各种生活照片,并配以解说。学生在观看之后,对原始人生活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因此理解深刻。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生的感情既十分丰富,又具有可塑性。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是陶冶高尚情操、铸造美好心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品德课教学中,道德情感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它有助于道德认识的提高、意志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利用多媒体教学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达到教学目的。
如池老师在教《悲愤的吼声》一课时,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静听《松花江上》,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催发;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材料,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情感,特别是让他们观看了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民的录像片断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所以当老师追问:对日本鬼子的行为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愤怒吗?等问题时,学生的情感得到喷发,课堂上回荡着师生悲愤的吼声。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池老师自身情感的激发与流露,以及精确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正如他对学生所说:“尽管池老师不是第一次看这段画面,但是每一次看,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无限的悲愤。”这种悲愤之情的真切流露,就能较好地收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
我在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在爱惜粮食这个环节,我从搜集资料中经过剪辑重组了几组镜头,然后按粮食生产过程将其制作成Flash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我将教材的处理结合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营造的粮食生产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跳出现实生活狭小空间,去认知生活素材,当声形融合的粮食生产过程呈现于学生面前时,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启发,克服了学生感官上的局限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以内心的真实感受引发了道德内化。
●运用多媒体,实践探索无限延伸
1.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但无益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2.配合教学主题对多媒体“整体加工”。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往往是先备出教案,然后再看看哪里需要增添,再制作一点,这样做的课件内容与教学主题不够贴切,随意性很大。由于没有从整体构思制作,因此就会出现多媒体使用“形式花”、“低效化”等问题。为了使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与教学主题内涵和教学活动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功效,多媒体课件脚本创作的编写应与教案的形成进行同时对等考虑。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主题“指导”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要素的加入,是为品德课教学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变得更加丰富。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不断探索,使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锦上添花,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