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有效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一环。利用课堂作业及时调整教学,可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同时,教师上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好“小组教学”,并在复习备考时善用“题海战术”,可使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有效教学 电教化教学 小组教学 情感教学 “题海战术”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有效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从教学实践的发展历程来说,“有效教学”至少经历了三种追求:一是扩充“教学规模”,并以相应的“教学程序”(或“教学模式”)来维持这种“教学规模”。这是一条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道路。二是挑战固定的“教学程序”进而形成某种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有效教学的追求方式。三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设计”教学的过程。这是一种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思路。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学论”、凯洛夫的“六段教学法”,直到后来我国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的“五段教学法”,都充分显示了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模式是“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式教学模式,尤其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使用。
但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三中心”式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机械套用和死板重复,而课堂教学并不是由“静止”的教案演绎出来的“教案剧”,每一堂好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完成型的教学模式转向创造型、反思型的教学策略,从“静止”的教学模式转向“流动”的教学实践。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种教学理念,并由此支撑形成了多种的教改思路和哲学取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是:建构主义哲学观和多元智能心理观。二者的共同主题是“发现学生”——构建主义发现学生的“主动精神”;多元智能则发现了学生的“多种聪明”。
围绕“发现学生”这一主题,并结合这几年进行的情感教学研究,笔者在职中数学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验,对有效教学这一课题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和结论。
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一环
(一) 利用电教化教学增加课堂容量
针对当前信息发达,学生对电脑、网络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尽量多地使用电子信息、电教器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电教化教学可以充分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当然,电教化教学应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数学会考复习中,笔者在班级进行了类似尝试:在第一轮复习中,笔者首先把所有知识点和相应的例题、练习作一个系统归类复习,然后交由各个学习小组分工负责不同专题的课件制作,并要求他们不但要展示公式,还要将自己的教学构思表现在课件里。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考复习——学生不仅应吃透所要表现的教材,还应搞清楚前后知识的连贯,更应让其他同学能接受自己的知识。
(二) 多切点,少理论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是教师期望学生所应发生的变化。教学目标是否科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切点,少理论”的教学方式,即是“讲课到点、练习到点、作业到点”,去繁就简,省去繁琐的概念背诵,利用实例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认知上的“懂”和“会用”。
二、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更具有效性
职中学生课外实习任务繁重,布置课外作业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因此,笔者极少采用课外作业的形式去考察学生,而是采取课堂作业的方式。课堂作业也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在他们做练习时进行分组、分层,然后即堂批改、即堂讲评,同时利用课前或课后的5分钟进行“一题小测”来检查他们对上节或本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可以减轻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从而多一些时间备课,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安排作出及时的调整。
在采用了“多切点,少理论”的教学方式后,教师已经将所有知识点进行了细化和分割,因此,采用“一题小测”和“即堂批改”的教学方式是可行的,而且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也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指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活动的过程。笔者认为,学生不但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接受教育,更应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一种学生本位的思想,即每一位学生都各有所长,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将它发扬光大。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不应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方法。
笔者在上计算类题目的教学中尽量少用课件,基本上采用黑板加粉笔的形式进行。在黑板上推导数学题目的过程往往更能清晰反映出题目答案的来龙去脉,而且随时可以针对疑难停下来解释。尤其是学生做题,在黑板上不仅可以轻易地反复修正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更能发掘出学生不同的见解和解题方法。
在批改作业时,笔者着眼于发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把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加以适当引导,来寻求更好的方法而不是要求统一的答案,从而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乐园。
四、 组织好“小组教学”,使教学事半功倍
传统的“小组教学”一般都采用“以好带差”的分组方式,并展开小组学习竞赛,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小组成绩来提高班级成绩。笔者认为,“以好带差”的分组方式会造成一种困扰:每组成绩最好的学生起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笔者分组是按照互助和相近两个原则进行:把成绩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互助起来难度不大,并且可以互相监督和促进。然后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每个成员还必须轮流充当组内“小老师”,分阶段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可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连点成线、最后成面,达到提高全班成绩的目的。
当然,同样可以在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只是竞赛的知识层面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细致划分,知识的难度上也要有不同体现,无形中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但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发挥“小老师”的“教学”作用而很好地得到解决。
五、 在复习和备考之前善用“题海战术”
对于职中学生来说,平时的专业课和课外实习都比较繁重,他们不可能像普通中学的学生一样每天复习、预习、练习所学的知识,很少有同学去花心思将所学的知识慢慢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笔者认为应善用“题海战术”。
当然,这里的“题海战术”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一味做题,而是有选择地进行。笔者的方法是分四步走:第一步,大概一到两份完整练习,找一些往年的考题或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见识所有题型、知识点,使他们清晰地知道哪些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只需要理解的内容。第二步,也是一到两份练习,只是跟第一步不同的是,这一步的练习侧重抓分值多的知识点。第三步,以小组或个别辅导为主。挑出学生多错的题目来纠错,以类似原则分组从习题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分组辅导,这一步由师生共同来完成。第四步,进行一到两次的综合复习,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从上述步骤不难看出,“题海战术”其实包含了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课堂的良好反馈,还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点到实处、做到实处,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六、 用情感教学理论指导教学
无论是作为教学领域中的传统课题,还是现实课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都是学校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情感教学可以在这一问题上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观察、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也会朝着教学需要的方向积极展开,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在一项对上海某中学初二年级一个班的10节语文课的观察统计表明,当情绪低落时,课堂提问数只有4个,举手发言仅20人次,而当情绪高涨时,课堂提问数增至15个,举手发言也多达70人次。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情感交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因为师生情感关系不但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并会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等的接受性。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秩序的保障,也是影响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多用表扬和鼓励,慎用批评。教师应相信自己的学生,全面看问题,通过一些错误行为看到他们背后的正直和善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放大它,用表扬来鼓励学生改错归正。多用鼓励教学,多用成功教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例如优点与缺点、进步与退步,还有许多不易觉察的细微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一个师生双赢的良好教学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与方法[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何国华. 陶行知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叶灵飞,陈子成.“智力情绪”初探[J].上海教育,1982(6)
【作者简介】宋艳辉(1976- ),女,河南西华人,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责编 卢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