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秋天的树叶。要想写好,学生必须到自然中去观察。为了合上时令的节拍,更为了等待“源头活水”,笔者调整了习作的进度。
一、 等待——合上时令的节拍
不知为何,秋天姗姗来迟,第四单元都已学过,可树叶丝毫没有变黄,没有在空中飞舞。笔者只得把第三单元的习作一推再推。直到一股冷空气来临,有些秋天的凉意,树叶开始渐渐衰老,在空中舞蹈,渐渐地回归大地妈妈的怀抱,笔者才让学生写这篇习作。等待,学生可以亲眼目睹树叶颜色的变化;等待,学生可以欣赏树叶舞蹈的姿态;等待,学生可以亲身体验……
二、 活动——零距离地触摸
眼观之,手摸之,鼻闻之,脚踩之,各种感官全方位地接触,感受。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看着、说着、笑着、跳着、询问着……学生看到了树叶颜色的绚丽——红的、黄的、青的、绿的、彩的……摸到了树的形体——厚的、薄的、光滑的、粗糙的、带刺的、柔软的……感觉到了秋叶的变化——树叶像人一样,由青年迈入中年,又迈入老年,有的已悄然离去。是自然,为写作积累了厚实的材料;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是活动,丰盈了学生的感知,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是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三、 交流——触发学生的灵感
一个人所看到的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同大家一起分享,那么大家所得到的就更多。为此,笔者安排了同学交流这一环节。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飞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感。
周晴晴说:“芭蕉树叶像一把把巨大的蒲扇,看见它,孙悟空去铁扇公主那儿借扇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芭蕉叶有的面容清秀,脸蛋柔嫩;有的可能因为调皮,经常和人打架,不知得罪了谁,竟然被破了相,可惜可惜。”
朱贺说:“竹叶是既摸不得又碰不得的,我一摸它,它就像害羞的小姑娘,闭上了嘴巴,遮住了面容;一碰,它就给你点颜色看看,像锯一样,在你的手上留下一道印痕。”
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碰撞,就连平时不举手的同学,这次也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交流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交流是灵感触动器,可以灵性飞扬;交流是电影频道,精彩纷呈;交流是感性的聚宝盆,为写作汇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 倾吐——尽显个人风采
交流为学生汇聚了一泓源头活水,而写作是开闸后的畅流,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灵性四射。
生1: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像蝴蝶在空中飞舞,有的在天空中和彩云一起玩耍,还有的和鸟儿一起唱歌。
生2:咦?这是哪位跳伞兵?怎么跳到我的头上来了!拿下来一看,原来是广玉兰叶,我一摸,滑溜溜的真舒服,背面摸起来毛茸茸的,用指甲一刮,一尾小毛就下来了……
生3: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拥有奇幻魔力的秋姑娘又来看望我们了……
如此美妙的比方,如此鲜活的语言,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神奇的自然,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生陶醉在美的世界之中,他们眼中的树叶都是一位位活生生的人。所以,等待,令人神往;触摸,是感性的积淀;交流,是灵感的交汇;倾吐,是灵性的张扬!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县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