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语文的追求

2009-12-01 08:44孙双金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情智儿童文学文本

情智语文追求什么呢?

情智语文有两大追求:其一,追求在最佳的时间教给孩子最好的语文,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其二,追求用最好的方式让孩子们乐学语文,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人生6~12岁的儿童黄金时期,该教什么给孩子们呢?什么才是最好的语文呢?显然,语文教科书是众多专家精心筛选的最好的语文,这是大家共同的教本,是公认的,共有的。但情智语文个性的语文是什么呢?教给孩子怎样的语文才能给他一辈子奠定优秀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我们手上培养出明天的“鲁迅、季羡林、林语堂、钱穆”式的语文大师呢?这恐怕是我们情智语文最大的情怀和智慧。

根据心理学研究,儿童时期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童年之记,如石上之刻,终生难忘。西方科学家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记忆力是智力的核心要求,人们称赞某人为天才,常常说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没有良好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全成了空中楼阁。朱自清先生有一句名言:“记住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没有记住的东西全是别人的。”儿童时期如自然之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的儿童语文教育要做的事就是在儿童的心灵播撒最好的语文种子,让其植入身心,终身受用。因此,童年的语文应以诵读为主,以积累为主,为一生奠基。

根据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研究,中国文化是儒释道文化,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主脉。儒家经典是什么?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精华,思想精萃,智慧载体,文化基因!熟背国学经典,等于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全部植入了自己的脑海,那该是多么伟大的工程,功德无量的事业啊!因此童年的语文教育应以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为主要功课之一。

情智语文除了认真地教好语文教科书外,还承担什么使命呢?那是要建设好我们的三套情智语文的校本教材。第一套教材为“国学经典”。经典,就是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就是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套教材为“诗歌经典”。低年级以历代著名绝句为主,约80首左右;中年级以唐诗为主,约80首;高年级以《诗经》《古诗19首》《楚辞》《宋词》节选,大约80首。现代中外诗歌以冰心、泰戈尔、普金希等名家短篇为主约60篇。这样,小学阶段古诗加现代诗大约300首左右。第三套教材为“儿童文学经典”。如果说国学经典,诗歌经典更多地面向过去、面向历史的话,那儿童文学经典则是面向现代、面向儿童。儿童文学低年级以绘本和童话为主,中高年级以童话和儿童小说为主,以名家名篇为主,视野观照东西方儿童文学经典。

我们再来回答怎么教让孩子乐学语文的问题。

首先回答校本教材怎么教。

国学、诗歌怎么教?国学诗歌经典因其语言精炼,富有韵味,充满音律美的特点,教学时应以诵读,背诵为主,辅导以适当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功夫。“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对于吟诵,背诵,朱自清有一段精辟的见解!朱自清是这样说的:“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文科学生,与其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我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读十部诗集,我是说他们若不能仔仔细细读这些诗集,读了是和没读一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像竞赛法、情境法、表演法、展示法、师生共读法、亲子共读法等都是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乐此不疲,出口成诗。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的教学和国学、诗歌经典应有区别,因为儿童文学语言通俗易懂,没有阅读障碍。再加上儿童文学是以故事为主,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特别吸引学生。因此儿童文学教学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以孩子自主阅读为主。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全班共读同一本书,共同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请老师读书,同学听书。还可发动家长参与,班级阅读,提倡家庭亲子共读。一旦引导孩子走上阅读的金光大道,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那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已成功一大半了。

其次,回答情智语文课堂的追求。

我们的情智课堂是“四小课堂”:它追求课堂上让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让孩子“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眼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它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学生去提,问题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

我们的情智课堂是“登山课堂”:它追求课堂上学生紧张的情智生活,要让学生“大脑流汗”,心灵登山,通过课堂学习,学习在知识、能力、思维情感和人格上皆得到登山式的发展。

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

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从山脚开始攀登,逐步登上山腰、山顶,你会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虽然登山艰辛,但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好课特别强调学生经历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过程,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学习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上山是体力锻炼,上课是脑力锻炼,但两者道理相通,我们从登山中可以得到诸多启迪。

课堂上登什么“山”呢?我认为要攀登“三座大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因为知识是基础,知识是力量;一座是思维的高山,因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关键,没有思维难度的课绝不是一堂好课;一座是情感的高山,课堂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的情感经受洗涤,得到净化。

学习的路径由谁选择?是老师包办代替,还是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路径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不要做那蹩脚的导游,只会亦步亦趋。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去尝试,去探索。碰壁又何妨?摔倒又怎么样?学生就是在摔倒、碰壁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乃正确之父也。错误也是学生人生体验的资本。“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呢?

怎么上“山”?可由自己走着上,可由别人抬着上,也可以坐着缆车上。坐着缆车上也能到山顶,但看不到沿途的风光,享受不到登山的快乐。别人抬着上无需自己用力,可肢体没有得到锻炼,身心没有得到发展。自己走着上,边走边看,既动脑又动脚,享受登山的快乐。上课呢?教师告诉学生,学生也能掌握知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领着学生学,学生不会迷失方向,但学习方法是现成得来,不是自己建构,终不牢靠。而自己主动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情感价值才会终身难忘。

好课像登山,是因为学习者是登山的主人,是因为学习者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因为学习者体悟了学习的快乐!

阅读教学“情智语文”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

什么是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呢?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中可能隐藏着的情感画面或场景,在教学时,根据文本的文字和叙事逻辑,进行创造性发挥,或演绎成一段故事,或编织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由此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在创设教学的画面或场景时,可采用如下策略:1. 教学语言的画面性。教师可用一两段富有形象性、画面感的语言营造教学的场景,在学生面前展示文本所描写的生动画面。2. 电教手段的情境化。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显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场景,能增加教学的情境性。3.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因为视觉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学生可以想象场景,可以想象画面,可以想象故事,通过想象,能够把学生带入那如诗如画的场景。

二、 紧扣语言“披文入情”

我认为“披文入情”是情智语文里突显情感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它遵循语文学科规律,能充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所谓“披文入情”,就是紧扣文章的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探寻句子的内在情意,体悟作者思想深处的情思,直至走进人物心灵的深处和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披文入情”的一般策略有:1. 咬文嚼字品意蕴。语言文字如美酒香茗一般讲究品评滋味,咀嚼、品尝、回味,在把玩中领略其中的韵味。2. 层层剥笋探情思。语言特别是有意味的语言往往有字面义、字中义、字外义,教师面对这一类文章就需要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走进语言内在的情感世界。3. 上下关联悟真情。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读者在阅读时必须上下联系,前后照应,沿着作者的思路,体悟到他真正的感情。

三、 课堂要向学生的问题敞开

我始终认为:一个孩子会不会思考,是区别他有没有智慧的一个本质问题。会思考的表现是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可能走向深入,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也不可能深刻。情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勇于提问、喜欢提问。我在课堂上常向学生说两句话:“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有不同意见吗?老师最喜欢提不同意见的同学啦。”让学生有问题意识还只是第一步。可惜现在许多教师,就满足于这一步,因此他们的课堂很热闹、很活跃,但缺乏思维的含量。为什么?因为他们忘了走第二步:让学生提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我的许多课,就不仅向学生的问题敞开,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敞开。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呢?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它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或者说,绕过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把握文本及其重要细节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在引导他们真正走进文本,走向智慧。

四、 教学是挑起矛盾冲突的艺术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尤其是提有价值的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有质量的问题。情智语文告诉我们,所谓要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就是要能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文本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智慧如何体现呢?要有矛盾冲突。有的矛盾是学生发现的,有的矛盾是老师挑起来的。纵观情智语文实践得较好的教师的教学课例,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善于激发学生去发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并在理解这些矛盾冲突中启迪智慧、深化情感体验。我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学生热泪盈眶,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引导学生发现了文本中的一个关键性冲突:一个中秋之夜,小阿炳随父亲来到二泉边赏月,父亲问他听到什么?他说除了水声什么也没有听到。父亲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能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阿炳长大之后,眼睛瞎了,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来到二泉边,却只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唯独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走进了阿炳的精神世界,理解了阿炳人性中最光明的东西——跟命运抗争、扼住命运的喉咙去创造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许多文本都是多义的,尤其是文学文本,所谓“诗无达诂”。多义的文本到处隐藏着理解上的矛盾冲突,找到了这些矛盾冲突,就找到了用以教学的有价值的问题,找到了课堂的绝佳切入口,找到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一个对文本中的矛盾冲突视而不见的教师,一个在课堂上不善于挖掘矛盾冲突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至少是不太优秀的情智教师。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南京基础教育专家,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

猜你喜欢
情智儿童文学文本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