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玲
1 营造和谐氛围,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探究的学习氛围。有这样一个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就不会紧张,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就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探讨。教师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一名参与者、平等的对话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营造和谐探究的学习氛围,最好的形式莫过于在课堂上进行游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2 激发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1 设置悬念激趣引起学生的悬念,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会主动积极地去解开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浓厚的兴趣。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描述较为精彩的散文,可以于课前介绍一下其中的片断,有的使学生如窥百花园的一角,急于看全貌;有的只讲故事高潮前的瞬间,使学生担心人物的命运,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
2.2 引发疑问激趣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无疑问时主动提出疑问,在他们有疑问时给予强化。
2.3 创设情境激趣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给自主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3.1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基本的表现。预习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有心理准备状态。有心理准备可以提高人的感知、注意和思维的水平,因而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为使学生的预习到位,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要求;对学生的预习给予具体指导;组织学生写好预习笔记;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语文内容提出不同的预习方法。
3.2 提出问题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已经懂了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前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后者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思考,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着特殊意义。
3.3 合作解答如在教学《三只白鹤》时,笔者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
3.4 分层选择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表现在运用知识上。运用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要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去练习,并循序渐进;二是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2部分,选做题是按不同层次设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三是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编习题进行练习。
3.5 整合知识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要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稳固地贮存于大脑中,必须形成知识结构,所以,对所学知识必须进行整合。整理知识结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画知识树、标序号、列条款、列表格等。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整合方法。
4 创设自主学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4.1 学生自选学习内容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的确立,离开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因此,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类似“你喜欢读那几句”的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
4.2 学生自辩学习疑问如在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很好,笔者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于是笔者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2组进行辩论赛,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闪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