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09-11-17 09:04陈延枫贺军荪李依凡颜惠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

陈延枫 贺军荪 李依凡 颜惠宇

【摘 要】结合电力行业的发展,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入手,提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明确了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体系,并在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以及实现的手段。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对岗位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知识要为能力培养服务,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培养工程意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理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知识为从事电力工作必备知识,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继电保护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日益成为电力类专业及电力系统在职职工技术培训的主干课程。近年来,先后为电力系统从事继电保护的职工举办“继电保护”的多期培训班,为西北地区的多家发电厂举行了多期“大机组继电保护”培训班。

随着对继电保护教学及培训要求的提高,过去的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教学模式逐步向以“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培养”为中心转变。打破学科性系统性观念,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实现专业理论为能力培养服务、为技术应用服务,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培养工程意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培养目标,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改革形式;实践教学与理论相互融合,融入到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采用双证书教育,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课程体系的确定

(1)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现代执教理念为指导,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相关行业岗位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自动装置,其主要任务是当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使故障设备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发生不正常运行状态时,发信号、减负荷或跳闸。由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中,该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有: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工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等;后续课程主要有: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气二次接线与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等。

(2)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适应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和适应现场岗位的需要,对继电保护课程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更新充实了课程内容,设置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等系列化课程,强调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练穿插进行。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二次实训、继电保护调试实训直至毕业设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通过边学边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继电保护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继电保护课程体系改革,使教、学、练穿插进行

教学模式将以工作实践体系为课程主线、以技能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基本,展开教学过程,把实践性渗透到课程的所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巩固专业技能,缩短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磨合期。近几年为强化课程改革,完善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对教学内容、体系和模式进行了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改革。由于继电保护技术一直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装置也由单个元件构成的电磁型保护,发展到以集成电路构成的电子式保护装置,再发展到今天的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

1.课程内容的改革

为满足培养适用于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针对工作岗位技能,设置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安排分为四个模块,包括保护认知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工程应用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在每一模块中,教、学、练融为一体。在课程模块设置中融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以课程模块为依据,教、学、练相融合,分解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的重点,并由此提出了解决方法。

2.特色教材的整合

针对专业的需要,并在总结多年教学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优先选择高职高专统编教材;鼓励教师组织编写具有高职教学特色的教材;适当选用其他院校或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编写正式出版的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的教材、行业岗位培训教材等。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可编写配套的辅助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除此以外,还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及课程特点、现场实际和实验实训条件编写的《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作业标准。

四、课程改革的实现手段

1.教学环节设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课程组教师通过反复讨论,合理安排了课堂教学环节。

(1)互动讨论,复习旧知;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3)课堂分析,突破难点;

(4)全课小结,强化新学;

(5)推荐作业,拓展探究。

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课堂讲授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教学方法新颖,利用现场教学、项目驱动、小组合作、设问探究等教学方法,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项目驱动。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研究、相互探讨、共同协作去完成项目,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继电保护课程,我们以具体电网、变电站、发电厂为蓝本,让学生完成电网、变电站、发电厂保护的配置及配合分析,并通过相互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发现他人的缺点提高认识。

(2)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对具体工作任务或知识点展开讨论分工,相互合作,完成教学内容,由老师进行点评。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了团队协作意识。

(3)设问探究。课堂上常进行师生间的互动教与学,有重点地落实课程教学要素。在教学环节中,为了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磨合期,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现场实际,设置了工程实践模块以及课后探究模块。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可通过课后探究自行查阅资料、调研,自主研究问题考虑解决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创新意识,达到自动提升的目的。

(4)现场教学。利用继电保护实验室的实物、现场设备的图片、仿真实训及现场教学,将现场搬到教室中来,将教室放到现场,引领学生进入现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如课程主要讲授保护回路的接线及其原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接线图显示清晰,利用动画演示,工作原理流程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瑛,王胜辉,梁国艳.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精品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电力教育,2008,(13):112-113.

[2]李滨等. 教学与工业实践紧密结合,为电力工业服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4):6-8.

[3]梁志坚,李啸骢. 继电保护课群的优化与改进.中国电力教育,2008,(13):114-115.

[4]何宗华等.谈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05,(20):40-41.

猜你喜欢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几点探讨
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