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探”数学,学习中“悟”生活——浅谈数学教学中“学与用”的关系

2009-11-17 09:04赵延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张 峰 赵延勇

【摘 要】数学教学应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中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搜集数学信息,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数学发现 教材挖掘 现实生活背景 走向社会

一提到“数学”,在学生的印象中,恐怕是枯燥而又抽象的,在教学中也是难以让学生感兴趣的,因为不感兴趣所以表现为上课不投入,不能积极思维,更不能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是可想而知的。究其原因,恐怕是数学教学离开了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如果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动力,教师的教学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架设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中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运用于生活。”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编者的意图。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创设源于生活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探究数学课中的生活因素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的时侯,数学才是活的,才是有生命的,学生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良好情境中学好数学。现行北师大版的教材的编写,就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数学学习材料与环境。例如,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第一节“用字母能表示什么”,让学生自己动手搭火柴棒,在动手搭建教程中体会数学方法在生活中的蕴含与应用;还有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中的折纸盒这些原本只在日常生活中才进行的活动走进课堂之后,让学生发现,竟还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蕴涵在生活之中,学生真正体会了“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再有第一章中“生活中的立体图行”、“截一个几何体”等内容的安排,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丰富的图形世界,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了数学活动的体验,使许多原本对数学淡漠的学生重新燃起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希望。

二、注意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有兴致地致力于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从特殊到一般,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例如,在第三章“探索规律的”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份日历,让各小组在合作交流中探寻日历中所存在的规律。日历是大家熟知的,又是生活中必须的,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再如,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五节“打折销售”一节的教学,我鼓励学生去商场进行调查,具体了解商品打折的有关情况以及商品利润等相关内容,搜集有关打折销售等信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提炼数学信息,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又为本节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特别是活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学生体会了身边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和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就能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数学本身的生活实用性也体现出来了。如八年级下“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节,课前,我先让学生实地测量竹竿的高度,课堂上展示交流,再迁移默化至旗杆的高度,并大胆地把学生从课堂中请出来,通过学生实地测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在其中可给予适当的引导,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以顾问的身份给予帮助。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你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测出学校大楼的高度等,让学生通过探索更深入地体会数学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对生活有实际作用,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搜集数学信息,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汇报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学”。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如在学习了第六章“统计图的选择”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先用表格整理出来,然后,将收集的数据再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来。调查内容可以是本班内的,学校内的,也可以是社会问题或生活方面问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且容易调查的问题都可以。同样,在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变化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不但能自行分析其中蕴含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有些学生甚至能明确地说明变化过程,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进一步将所学知识延伸,学生乐在其中。让数学贴近生活,数学就会走近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数学。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就会惊奇地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联,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才能永葆新鲜和活力!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学生会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随时发现身边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