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09-11-17 09:04王卫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学生

王卫华

【摘 要】随着美术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美术教学亟待改革,基于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对高校美术教学提出几点个人认识:(1)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2)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作意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造力 学生

高校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技术教育,它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和培养跨世纪的新型美术人才,需要彻底转变现行的美术教育观念,改革现行的美术教育体制,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抓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创新能力,在博的基础上精,在通的基础上专,注重开发学生的原创性,把学生的创造意识作为整个美术教学的精髓。

创造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品质的重要特征,美术基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被世界各国公认。创造力是人类个体潜在的素质,并非少数人所固有之秉赋与技能。强化这种素质教育对学生独立创造观念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形成其创造意识与独创信念,促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开发,这是我们应该研究及创新的课题。

我们经常听到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对专业兴趣不高等此类的话语。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固然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但是随着美术专业大规模的扩招,很多中学,为了片面提高升学率,将一部分文化课水平较低的学生划到艺术班,致使很多学生报考艺术专业只是为了能够混个大学文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由此引发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另外,美术考试的单一化,片面化、模式化、使学生养成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风气,从而缺乏专业学习的系统性,采取的是一种机械化、简单化、程式化的造型训练,致使学生的绘画风格有了地域化、单一化的明显趋势。诚然这种现象我们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但是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该如何教导他们,教他们什么,是一代传一代的近亲传承的教育模式,还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个体,设计不同的课题,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中学教育模式的延续,老师喂一点就吃一点,很容易被带到一个完全模仿的被动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培养他们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缺少广泛性系统性,导致了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缺乏深厚的知识底蕴及创新性,从而不能够创作出一些打动人的作品。所以,设计一些新颖的课题,帮助学生开发潜在的创造力,尤其是开启学生的潜在创作意识,使这种潜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创造性的能力,使美术教学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这应该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点。

美术的发展道路本身就多元的,与其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就好似中餐与西餐,热汤与冷饮,主食与甜点,鲁菜与川菜、京菜、粤菜、苏菜、湘菜、闽菜……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做法,甚至同样的材料也不能用一种方法烧制、烹调。不是会了一项、练就一种,其他种类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一通百通了。不能说学会了英语,日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就自然而然的会了。

但是,如何发展学生绘画的多样性,创造性,并且使学生的这种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教师,怎样去教,如何去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便即此也。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课前可谓精心设计教案,上课程序极其严谨。可是学生呢,你在讲台上讲的是津津有味、头头是道,他在下面听的是枯燥泛味、时时瞌睡;作业时,有很多学生的作业是“不入正轨”,你教他画“狗”,而他画的是“猫”。这是学生的“不务正业”,还是学生的“智商陋劣”?未必,这也许恰恰反映了我们的美术教育的现状:道理没错,方法有失。

由此看来,教师是很“认真”地备课了,但他们仅仅是备“课”,而不是备“人”。教材是他们唯一的思考,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他们唯一的目标,他们做的是仅限于知识传授技巧这层意义上的备课,严重地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质,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个性得到完全释放,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把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正所谓让学生“随心所欲”。

要做到这点,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一、体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给学生一个宽泛的创作空间

教师无论在设计课题还是辅导学生的时候都不要给学生划定一个死的框框,要本着课程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设计一些可以发挥学生创作激情创作空间的课题,让学生对新的课题充满想象的空间,并且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创作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导师的思维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将来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会千篇一律,而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创作效果。

二、善待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意思想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因为最初学生的一些创意或许表达的不是那么完善及完美,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点与线,也许你并不明白她所表达得意思,但学生的创作激情,做老师的不应该冒然打断或批评,而应该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生活,分析事理,尽量去发现他们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或许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其实学生的不成熟的创意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灵感。

三、积极引导,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怎样使学生越来越热情,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专业知识积极引导,把学生并不完美的创意最后以一个完美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既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成功需要,又会使他们会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新的艺术创作中去。

四、作为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其实,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远远赶不上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需不断更新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也要不断更新旧 的知识,补充新鲜的血液,和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张扬,事事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相信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创造力学生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