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森塔尔效应看和谐师生情感关系的构建

2009-11-17 09:04赵祥刚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辛 健 赵祥刚

【摘 要】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确实影响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其成功之关键在于构建了以教师的情感能力为基础,以情感语言为主要应答方式,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升华学生精神人格为目的的和谐师生关系。完成和谐师生情感关系的构建应从三个方面着眼: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重新审视教师的学生观,努力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 情感能力 情感语言 和谐师生情感关系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与勒诺•雅各布森对奥克小学三个班的儿童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解读

自奥克学校实验以来的近20年中,研究一直继续进行,并且得出一种共识:教师的期望能够而且确实影响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一旦为学生所认识、所理解,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努力程度,进而影响学习成绩。托马斯•L•古德认为,教师可能向他们相信具有低成就潜力与高成就潜力的学生传递不同的成绩期望,根据期望,教师区别对待各种学生;如果教师的对待先后一致,而且学生不主动地抵制或改变教师的对待,教师的对待就可能影响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抱负水平、课堂行为,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布罗菲与古德研究了教师对学生区别对待的方式,教师在“与低成就的学生交互作用时不大友好,包括较少微笑和较少有其他表示支持的非言语的信号,不大有温和的语调或者更多的是焦急的语调” 并且较少有眼光的接触和其他非言语的方式来传递注意与反应。罗森塔尔效应之所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与高成就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而与低成就学生的情感关系淡漠造成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望主要是通过语言信号、情感语言和诗意化语言信号等情感应答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识别和领会教师的爱和期望以后,再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因而促使自己的行为一步步地接近教师的期望,师生之间形成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

二、师生情感关系的释义

情感是“人区别于认知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显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反映,它包含着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情感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个体对于某种价值的认同和遵循,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情感的变化、发展的过程。皮亚杰也指出,情感决定着对情景是接近还是回避的倾向,从而影响人的智能努力朝着什么方向去发挥,这就会影响知识的获得,在某些方面获得更多,在另一些方面知道就较少。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产生并取得实效的又一生动阐述。

朱小蔓指出,“人的情感既是瞬息多变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既是内隐独特的,又是外显泛化的;既作为内在感受有由个人独享,又作为外部表现与他人分享。在处理人与外部环境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以及人自身的活动时,它表现为一种功能状态,”。这种外显或外化的功能体现方式就是情感能力。构建和谐师生情感关系的过程,就是以教师的情感能力为基础,以情感语言为主要应答方式,以期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升华学生精神人格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作用于教育资料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充满着人的情感,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积极的有导向性质的情感运动与和谐师生情感关系的确立,才使得教育不仅具有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而且成为培养个性精神的过程。

三、和谐师生情感关系的构建

1.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具有导向功能,它使教育活动按照教育评价规则去进行,不断实现教育评价的指标。对于师生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对师生交往产生明显影响。近代以来的教育沦落为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自身的工具性,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传授—考试—评分—升学”异化为教育教学的全部,学生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师生优劣的唯一尺度,升学率成为评判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尺度导致了教师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学生只关注知识的获得,教育教学中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严重失落,师生情感关系也严重荒漠化,全部教育教学关系都被框进了一种人性失落的模式中。因此,学校在不断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确立“以人为本”评价原则,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建立科学、全面、饱含人性的师生评价体系,为建构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外部支持。

2.重新审视教师的学生观

要“革面”先“洗心”,故转变教师的传统学生观势在必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是无知无能的受体,亦不能将其视为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应要把学生看做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学生是独立的、独特的、赋有潜能的个体,正如当代心理学家乔治•拉伯萨特所说的,人类生下来就是“早熟的”,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条件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而个人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教师应以承认、洞察、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己任,这个过程没有情感的参与几乎无法实现。情感教育要塑造“新人”,这种新人必然“能够在他日益增长的理解力、肌体能力方面和潜在的另一方面,即个性的情感与道德方面建立一种和谐状态,这种新人只具有人类智慧和人类技巧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感到他自己和别人之间融洽无间:具有一种人类和谐。”

3.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前苏联教育学家、最优化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巴班斯基,把学生的情绪状态作为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之一来对待,他指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善于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的良好气氛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化效果。学生们在情感上就不会感到过分的紧张、恐惧、担心、委屈。”一是要真诚、尊重、理解。师生之间应以诚相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表露出来。师生间的真诚、理解和尊重是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注意情感语言的适当应用。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需要借助和依赖情感语言和诗意想象语言的运用,这一点在罗森塔尔效应中应用的最为普遍,教师的心理状态和对学生的期望的传递就是以情感语言和诗意想象的语言为中介的。三是表扬与批评的合理运用。教师的表扬必须是真诚、客观的,基于此,教师应合理、适时、适度的应用批评和表扬。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等译.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33.

[2]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124-12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

[4][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85.91.

[5][美]马斯洛著.刘烨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50.

[6][德]卡希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