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军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从2006年开始,山东省政府安排资金4个亿,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五莲县教育局以实施该工程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市文件精神,积极筹措资金配足配齐教学仪器,加强管理与应用,培训实验教师,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匮乏,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一、加强调研,科学规划,认真制定配备计划
1.完善机构。
“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启动后,县教育局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等相关标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组织成立了由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仪器更新工程事宜。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配合,多方筹措落实资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顺利实施。
2.摸清底数。
2007年9月,县教育局组织相关项目学校,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对教学仪器配备情况进行彻底清查,认真核实教学仪器现有状况,测算实际资金需求。同时,也对每个学校含有哪些年级、各年级班数、每班学生数进行统计,了解学校布局调整情况,把握今后合班并校趋势。
县教育局还组织有关人员多次深入学校,与师生座谈并实际查看,认真开展工作调研。开展了“选配”仪器适应本县教育教学情况的调研,做了不完全小学需配仪器情况调研,了解师生对新仪器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制订了“五莲县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规划方案”。该方案确立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配置、项目管理”的实施原则,并确定从2008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农村小学、初中教学仪器基本达到教育部教基[2006]16号文件中规定的基本配置标准,全面完成对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的更新任务,并逐步建立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投入保障机制。
3.制订计划。
在制订教学仪器配备计划过程中,县教育局仪器站认真研究相关配备标准,吃透精神、把握重点,既执行标准又不拘泥于标准。不搞“一刀切”式的配备,根据各校情况“量身定做”,即根据每个学校的含有的年级,每个年级的班数、学生数以及现有仪器数,逐校逐种仪器确定配备数,既保证了教学需要,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例如,多数乡镇中心小学的每班学生数都按教育部规定的标准班额配置(每班45人左右),其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就按每种23件配备,达到每2人使用1件。而部分农村小学每个年级仅有一个班,每班20几名学生,其学生分组实验仪器一般就按12件配置,也保证了约2人1件。有的小学只有一、二两个年级,不开设科学课,就只配给一、二年级使用的数学仪器,不配给科学仪器等。
二、周密布置,精心操作,确保仪器配发工作有序进行
1.分发仪器。
根据“五莲县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规划方案”和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县教育局于2008年6月18日与17家供货商签订了初中“基本”类教学仪器订购合同, 2009年7月5日与14家供货商签订了小学“基本”类教学仪器订购合同,合同金额总计213.49万元,均于当年的9月份将仪器配送到相关项目学校。
县教育局自主研发了“仪器更新工程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仪器统计、汇总、结算、开单分发自动化,加快了分发进度,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
2.检查验收。
为指导、规范项目学校的接验货工作,县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五莲县教学仪器验收细则”,编制了教学仪器验收工作表格,及时发布了“关于做好教学仪器接验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项目学校成立仪器接验小组,小组成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技术资料,熟悉合同内的仪器性能参数及安装服务条款,尽量做到对仪器设备的熟悉。并要求学校准备好验收场地、工具。县教育局加强检查与调控,督促各项目学校切实做好接验货的准备工作。
在具体的接验货工作中,县教育局及时通过城域网发布消息,通报工作进程及注意事项,并派人员深入学校现场指导、监督接验货工作。针对学校普遍缺少验收检测工具,缺乏验收经验的情况,指导学校立足现状,因陋就简创造性地开展好仪器验收工作。如温度计的检测,采取了将多支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盛热水的容器中,通过比较他们指示的温度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合格的办法。再如用物理天平或学生天平的配套砝码来检验托盘天平的各项计量性能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全县仪器接验工作做到了清点及时、验收严格、反馈迅速,做到县教育局不漏检每一种仪器,学校不漏检每一件仪器,彻底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学校。
3.清理结算。
县教育局要求学校礼貌对待供货方人员,并以身作则。既严格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检测,又尊重他们的劳动,尽量为他们在五莲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对不合格的仪器,县教育局既与供货商严正交涉,据理力争,要求他们及时调换或派员检修,同时又积极筹措资金,尽快付清货款。截至目前,货款已全部按合同规定的日期进行结算,退换或维修仪器104种1 100余件,与供货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维护了自身利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培训,创新方法,提高新配仪器的管理与应用水平
1.加强培训。
为了做好新配仪器的管理与应用工作,县教育局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组织了两次项目学校实验教师培训班,就新配备的仪器如何记账,如何上架管理、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县教育局还为各校统一制作了仪器账本、标签、实验教学用簿册,编制了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各科实验目录,为各校尽快做好新仪器的管理工作,及早应用于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管理使用。
各项目学校为了能充分管好、用好新配备的仪器,积极筹措资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修缮仪器室、添置仪器橱、改造电路、清理陈旧坏损的仪器,确保新配仪器满足防盗、防潮、防火等的要求。同时加强对仪器室、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处处干净整洁,以新面貌迎接新仪器。
仪器到校并清点验收后,实验教师就着手对新仪器进行分类、记账、贴签、保养、安装、摆放等管理工作,并及时通过校园网或书面介绍给师生,尽快应用于教学。县教育局还把仪器更新工程纳入年度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评,加强对项目学校新配仪器的检查指导,提高其利用率,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挥。
3.工作研究。
县教育局仪器站不断加强对新仪器管理应用工作的研究,创新管理方法,拓展应用水平。近两年已有近10篇有关仪器管理、应用方面的论文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等期刊上发表,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提高项目学校新配仪器管理使用工作的水平。
为积极引导实验教师开展工作研究,县教育局于2008年11月举办了全县实验准备工作研讨会,就如何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做了深入研讨。今年上半年还组织开展了全县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县教育局广泛发动、加强指导、认真组织评审、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开展工作研究、加强业务进修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进一步促进了新配仪器管理使用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教学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