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静 彭元玲
摘要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的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情况,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一种新的、适应高职学院人才培养需求的“联想—对话”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英语;联想—对话;教学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与欧美等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教育、文化、科技和商贸等领域的国际语言。英语的普及使英语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日益国际化的职业和岗位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职英语教师长期关心并积极探索的主题,其核心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并且培养较强的英语实际听、说能力。目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基本还是以传统的单向教学为主要模式,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势在必行。
高职高专英语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新,总结地说,典型的有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网络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在培养应用能力上或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或缺乏教学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机制,因此探索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仍然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2 相关定义
2.1 教学模式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对教学模式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也有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策略体系[1]。贾国栋认为,教学模式是指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论[2]。
2.2 联想联想是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通过建立某种联系,由一事物回忆或记忆另一事物。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的思想是由相邻的、相似的与相对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正是通过联想这种思维方式来实现的。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这种刺激与反应是众多的、反复的、多向的、可逆的和彼此呼应的。往往这种刺激点与反应点越多,它们之间相互联络越紧密,人的思维就越活跃,产生的智慧就越高。这个联络的过程就是联想。所以人们不但可以通过联想来联系已知的东西,甚至可以去探求未知的东西[3]。可见,联想是人们记忆、获取、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
2.3 对话与教学对话关于“对话”的内涵与意义,不同学科都从不同角度对它有不同的阐述。它包括几层含义:第一,对话是双方平等开放、民主自由、和谐真诚、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遐想的语言交谈活动;第二,对话者之间是平等、真诚、和谐的相互关系;第三,对话是本着相互理解合作的精神和理念,致力于追求和谐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协作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既有哲学对话的含义,也是教学的手段,即以英语就某话题进行平等对话和交谈。
3 “联想—对话”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高职英语“联想—对话”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基于互联网的课前自主学习与基于联想的课堂对话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而设计的“联想—对话”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3.1 利用网络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对象,经过中学6年时间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对于英语语言基本知识都有相当的掌握和先前知识经验,然而“语言是交流的工具”[4],高职英语教学以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为首要目的。基于此种情况,“联想—对话”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前任务式自主学习。因为“外语是学会的”[5],也就是说外语是不能靠单纯的“教”就可以掌握的。课前任务式自主学习具有2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加深先前知识经验,另一方面是扩大先前知识经验与现实情境以及他人先前知识经验的初步交流。
在建构主义看来,“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由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被证明是有力的学习手段”[6],网络不仅提供快捷的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文本资源,同时还提供丰富的虚拟图书馆,学习者在网络上不仅可以学习指定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寻求到无所不包的个性化兴趣的文本。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发布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供大量相关的英语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查阅,同时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动力和创造性,“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和理解的欲望,因而学生能满怀热情,积极、主动、愉快地完成任务”[7]。可见,这种学习模式的建立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2 通过联想实现话题的流动性“联想—对话”教学模式通过“联想”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联想越广泛,产生的问题就越丰富,通过联想和思考逐步加深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8]“一个人的背景知识越少就越难产生意象和联想。”[9]以借助网络自主学习为前提的联想使学习者开阔眼界,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效果,丰富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联想使人思接千载,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绵绵不绝。
基于首话题的联想是依据教师提出的首话题,学习者进而想到某相关事物。联想到的事物与首话题之间必然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概括为3种。下面用family作为首话题,说明这3种联想的方式。
第一种,由首话题到二级话题、三级话题等外延层层扩展的联想方式。由“family”可以联想到“society”,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由“society”可以联想到“nation”,因为社会面貌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状况;由“nation”可以联想到“world”,因为世界由不同国家组成。当然,由“world”还可以联想到很多,如国际形势、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等。
第二种,由首话题到二级话题、三级话题等外延层层缩小的联想方式。由“family”可以联想到“family members”,因为家庭由成员组成;由“family members”可以联想到“parents”,因为“parents”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由“parents”可以联想到他们的“professions”。当然可以进一步联想到更多,如职业类型、职业道德、职业表现等。
第三种,由首话题到各关联话题的平行发散联想方式。根据家庭成员构成,由“family”就可以分别联想到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混合家庭(blended family)、单亲家庭(single parent family)、大家庭(extended family)、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等。当然,这里只是举例。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以“family”为首话题进行的并行发散式联想到的内容又有不同。
以上各种话题联想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相互结合使用,教师除提供首话题之外,其他话题由学习者来提供,教师予以确认和支持。无论学习者提供的话题是以哪种模式联想而来,都具有学习者个性化的特色,都体现了课堂话题文本流动性的特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动力。
3.3 通过对话和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的教不应该仅仅是在“控制”的基础上的传授知识,而应该是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对话和交往,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的对话。学生的学也不是机械、被动地听从教师的传授,而应该是作为课堂主体积极地、主动地寻求知识的建构。虽然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闻道在先”,但不一定面对复杂而多样的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都可以做到“闻道在先”。因此,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学习者。师生间的关系构成“学习共同体”[10]。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并将个性知识用于互动中才能激起新的思想的火花。平等对话是构建知识的前提,互动交流是知识传递与创生的手段。师生间、生生间各不相同的认知体系、观念的交流和碰撞,是新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提高和完善学习者(包括教师)的知识体系的途径。
高职英语“联想—对话”模式课堂教学是以对话(talk)为手段的平等交流。这种双重含义的“对话”包容学习者个性的知识理解和社会意义的建构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学生对通过自主学习和联想获得的个性知识的理解的多样性,形成师生间、生生间多维度的经验和知识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更富有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与自主性。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自身去探求一系列的问题总结、检查、应用学习成果,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3.4 教学评价的建构策略高职英语“联想—对话”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应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体现多样化等特点。
1)评价标准多元化。“联想—对话”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因而评价标准必然是多元化的。“联想—对话”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不再只是以“外在权威(包括教师和其他权威)”来制定,而是以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的生成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为依据,它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追求、个人情感、兴趣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特征。
2)评价方法多样化。Chapelle和Brindley将评价定义为对语言学习者的知识和应用语言的能力的信息收集和判断的活动。这一定义指向对所有“语言体系”学习的质量情况的收集和评判,涉及除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之外的,包括师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动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管理体系和资源等全方位的内容,因此评价的方法应该多样化。
高职英语“联想—对话”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应该综合运用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协作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
4 结语
高职英语“联想—对话”教学模式的教学,在学习策略上既强调个性化语言文化知识的获取过程,更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前者重在依托网络信息资源的自主学习来获取语言知识,后者重在依托课堂和话题的对话讨论来应用语言,提高语言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既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又可以有效提高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和知识获取手段的英语的应用能力,这正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各种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共同目的。诚然,笔者对于高职公共英语“联想—对话”教学模式的研究不足之处颇多,希望对高职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振发.美国、德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58-60
[2]贾国栋.现代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基于校园网的教学模式设计与试验研究[J].外语界, 2003,06:22-29
[3]冯丽萍,刘升民.从联想法看英语词汇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4(02):58-59,88
[4]吴中江.创设语境,探索公修英语能力培养新途径[J].外语电化教学,2002(12):53
[5]何自然.外语是学会的[J].外国语,2003(2):51-56
[6]陈诗颖,苏桂兰.英语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定位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03(8):42
[7]Chung S C,Shen T C.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instruction and
multimedia-based group learning on fostering students' English oral fluency[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CCE99)[C].Chiba,Japan,2000:882-883
[8]李淑梅.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提出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06(6):25
[9]马云.英语学习中非语言性因素的重要性[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5(5):508
[1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59
(作者单位:1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