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11-05 05:09詹国佳
中国经贸 2009年16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詹国佳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也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相对于企业会计而言,起步较晚。

一、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应用现状

1提高效率,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

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处理是通过各种业务处理程序,指挥计算机进行各种指令操作完成的。例如,原始数据的录入;建立数据文件代替手工操作的账薄;打印各种财务报表;进行日常管理所需的数据查询等。这些原来靠人工进行的大部分计算,抄写等工作均由计算机来完成,而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的速度是人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整个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电子计算机不仅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为日常管理提供了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可以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有更多时间学习新的业务理论和管理知识,另外通过学习掌握电子计算机有关知识,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得以提高。

3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基础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各部门必将实现全面计算机管理,而会计是整个管理活动中数据最集中、资料最复杂的一个子系统,会计电算化是整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基础工作之一。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懈努力,已经经历起步和发展两个初级阶段,目前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及发展应用阶段。但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软,硬件选用,会计人员上岗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括实施初期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及实施后期的功能扩展等。

1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近30年的时间,但是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对各种信息的敏感程度远远低于企业,使得事业单位从领导到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仍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表现在:一是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出的账比手工记的账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二是许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进行现代管理的一种标志,当作树立单位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三是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2软件本身问题较多,导致电算化水平低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使用的各类财务软件良莠不齐,不同程度存在着软件版本较低,软件后期维护不到位、软件衔接差、软件管理功能弱化等问题。有的单位使用的软件提供商已经不存在了,软件升级、维护等售后服务就无从谈起;有的单位业务较为复杂,使用多种会计软件,不同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致,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有的单位只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通常仅使用软件中财务核算功能,对于业务核算、固定资核算、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很少运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3电子档案制度不完备,信息安全意识不够

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规章制度,造成存储在磁盘上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备份、归档,从而存在严重的财务信息安全隐患。在审计工作中,经常遇到数据采集时,被审计单位才进行电子数据的备份、归档处理。

4财会人员知识技能欠缺,难以适应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技术以及管理、维护。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尽管进行了电算化培训学习,仍难以应对运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积极推广普及会计电算化管理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成为我国计算机应用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要转变观念,理解会计管理的发展,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对电算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要积极面对,攻克难关。

2因地制宜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

应区别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促进基层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各基层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对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初期的单位,应当鼓励其采用通过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和业务主管部门推广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对于已经有一定会计电算化基础,而且一般通用会计软件不能满足其会计管理要求的单位,应当鼓励其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制度建设的同时,逐步与单位内部其他管理系统联网,推进单位整个管理系统的现代化。

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

4努力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组织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提高组织管理要求。

5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

(1)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2)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原则。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必由之路,行政事业单位应从硬、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加强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电算化工作碰到的障碍,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持续健康开展,早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试论如何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