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研究文献的元分析

2009-11-04 08:05刘引红彭敏军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元分析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

刘引红 孟 琦 彭敏军

【摘要】该文运用元分析方法分析了76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研究文献,得出公共课研究内容指标体系,发现已有研究多采用“理论性论述”研究视角,并对今后的研究给出建议:多重视“实例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避免广而不深。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40—04

一 研究背景

2004年12月25日,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 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里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为贯彻落实《标准》,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内容包括培训、考试、认证三个部分。可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是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为使他们将来能更快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并达到《标准》对教学人员的要求,各类高校纷纷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这一举措使得教师职前教育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目标意义、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是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已有研究文献的综述。

二 研究文献元分析

1 研究方法简介

元分析是由Glass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Glass ,1976),英文是 meta-analysis,也译为“荟萃分析”、“整合分析”、“二次分析”等,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文献综合方法,主要借助统计方法,针对同一问题的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找出研究中存在的规律。

2 研究对象的选取

以“教育技术公共课”、“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为关键词(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为关键词的原因在于:有文献将研究重点定位为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在中国知网上(CNKI)进行跨库检索(选取的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定的时间范围为1979-2009,2),搜索结果分别为86条和34条。剔除一稿多用、篇幅极短、内容比较杂乱、研究对象不是师范生公共课、部分文章内容缺失共11篇文献, 以“教育技术公共课”为关键词选定的研究文献为75篇;以“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为关键词、内容与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紧密相关的文献为1篇。所以,最后确定的进行元分析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文献为76篇。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1) 设定分析变量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以下研究变量:

发表时间:指研究文章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时间。

文献来源:指研究文章的出处。

研究内容:指研究文章关注公共课的某个或某些方面。

研究视角:指研究中所采用的论述方法。

作者背景:指作者的身份。

(2)确定指标体系

研究内容的指标

为了确定已有文献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的哪些方面,以便得知在哪些方面的研究仍有所缺失。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阅读文献,确定研究关注的内容,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根据表格中的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归类、合并,整理成指标编码体系。为保证对文献内容把握的的一致性,采取的方法是:选择l0篇文献,与另一位同学科研究者分别进行内容提取。然后,再对每个文献内容进行讨论,直至意见统一。最后两人共同完成研究内容指标编码体系。

最后得出,文献中涉及到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课程目标、设计与建设,问题、对策、改革,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模板,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环境,评价方式,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共11类。

研究视角的指标

本研究所关注的研究视角特指理论性论述和实例研究两种。理论性论述指文献仅谈及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公共课教学某方面的模型构想等,没有针对个案进行研究,没有对模型等进行应用;实例研究指研究文献是针对某个个案的研究,或通过问卷或其它研究方法对已有的设想进行验证等。

作者背景指标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其作者背景按在校硕士生处理。若文献仅标明作者单位,未清晰说明作者身份,所以无法断定作者是高校教师还是高校学生,这时作者背景按“无法确定”指标处理。最终确定的文献元分析编码体系见表1。

(3) 文献编码分类

首先,建立Excel表格,再建立“文献编号”变量,并按照编码体系建立各项分析变量,形成一张含有6个变量的表格。然后根据各个文献的内容,确定其在各类分析变量中的值,填写在表格的对应位置。为减轻研究的复杂程度,在形成研究内容编码体系时,已经完成了文献编码的大部分工作,现只需要对“研究内容”这一变量进行编码。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年度文章数量变化和文献来源

2004 年12 月25 日,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贯彻落实《标准》,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随着这两大举措的施行,各学校将教育技术能力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大力度进行培养。对照图1可以看出,从04年起,关于师范生公共课的研究文献数量基本上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到07年达到数目最高点。有研究显示:到2006年,教育技术学本、专科专业已超过150个,硕士学位点已超过30个,博士学位点达到8个,还建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教育技术专业的大批开设、发展,为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提供了师资,使得07年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研究大量增加成为可能。当然,文献数量的增加趋势也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与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密不可分。从图2的数据可以看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研究文献,来自诸如《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的依旧偏少,研究者还需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使得研究对实践的指导力度更大。另外,硕士生论文只有10篇,占研究文献总数的13%,这一比例仍需进一步提高。在职硕士生开展行动研究的条件尤其便利,研究公共课的可能性很大。全日制硕士生更需要将自己的最新理念、技术等用于教学实践,可以通过与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协作,来开展公共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 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设计与建设”分类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与课程建设三个子分类。课程目标类的研究内容涉及公共课课程目标制定原则、课程目标内容、实现目标的建议三个方面;课程设计类的研究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设施环境、教学评价等;课程建设方面涉及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于这三个方面有所交叉重合,所以在确定编码体系时将这三个分类统一归类为“课程目标、设计与建设”。此分类的文献有5篇,占文献总数的6.6%,说明研究者对公共课在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多,研究者需要将学校具体目标与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建设结合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或者总结成功的经验。但5篇文献都对课程目标有所论述,说明有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课程目标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不断探索。虽然有研究提出:从不同院校或院系教育技术公共课程采用的教材或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并不统一。[3]但由于是公共课,学校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参照《标准》的要求灵活制定课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选择和编设以及课程评价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问题、对策、改革”分类的文章数量达32篇,占文章总数的42%。但以“实例研究”为视角的只有8篇,占该分类的25%。可见,大部分文献只是笼统地提出公共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或者给出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但建议、改革思路等的可行性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在公共课的问题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致包括:课程目标模糊、师资力量不足、班级人数多、实践课时少、学生技术素养差异大、设备陈旧,实验不合理、教学内容有待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落后等。对策和改革方向包括:建设校园网络课程、建设基于校园网的FTP学习站、推荐专业网站及专业论坛、实施分组实验教学、改变学期评价方式、加强师资建设、建立教育技术公共课教研室、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实践教学”和“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两个分类的文献分别为8篇和4篇,说明有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对策、改革”分类中提到的这两方面问题的重要性,并拿出来单独研究。理论的学习最终还是要付诸实践,师范生学习公共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教育技术能力,在今后的基础教育工作中能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以实践教学在公共课建设中的作用尤其重要。研究文献从实践教学体系、地位、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理论性论述(7篇采用此研究视角),而做实例研究的文献只有1篇。另外,通过对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教材建设还存在一些缺陷。[4]针对这些缺陷,有文献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以及“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分别为12篇和8篇。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好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文献中提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包括: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究、主题式探究、混合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支架式教学等,说明研究者已经在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教《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这门课(12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文献,采用实例研究视角的有7篇”,占此分类的58.3%)。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高校软硬件设施的普及,基于网络平台的公共课教学也在不断实践中,研究者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评价、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更令人欣喜的是,有学者在做公共课精品课程方面的实践和研究,这无疑对公共课的发展大有益处。

此外,有学者做了“Webquest教学设计模板”方面的研究;“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涉及采用多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正确处理本课程与信息技术以及教学论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合理构建学习共同体等;又有学者提出立体化学习环境的建构和基于Blog的形成性评价。 但是,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都是从“理论性论述”视角对公共课的探索,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特别是评价方面的研究文献严重偏少,难以发挥评价对公共课建设的促进作用。

(3) 研究视角与作者背景

经统计得出:“理论性论述”类文章有53篇,占总文章的70%,“实例研究”类文章有23篇,占文献总数的30%。可见,已有文献在理论上都对教育技术公共课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理论上的研究、思考究竟能否对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效果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还有待研究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应用和总结。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作者中,有33名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有13名作者属于在校硕士生,还有30名作者的背景通过期刊无法确定。这说明高校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工作,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对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作用,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实践,以期进一步提高公共课的开设效果。一些全日制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生在自己的学习中,也在不断地反思教育技术对培养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提高和新课改的实施多做贡献。一些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行动研究进一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

三 总结

通过对公共课已有文献的元分析,发现:2007年公共课文献数量最多,达到20篇,说明研究者对高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关注已经愈来愈多,研究文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研究文献涉及的内容范围广,包括课程目标、设计与建设;问题、对策、改革;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模板;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环境;评价方式;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精品课程11个分类,每个分类的文献数量有所不同,问题、对策、改革分类的文章数目最多,说明目前公共课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已经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并做了大量研究。但是,研究视角多采用“理论性论述”的方式,今后的研究应该多重视“实例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研究者能够关注最新理念和技术应用的研究,比如对主题式探究、混合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等做了研究。特别是专门针对公共课的评价文献数目极少,仅1篇,研究的是Blog作为公共课的评价方式,采用的研究视角是理论性论述。而针对公共课课程内容或者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的研究文献还没有,这种评价现状难以发挥评价对公共课建设的促进作用,今后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由于本研究是对已有质性文献的量化研究,难免受主观方面的影响较多,又由于很多文献关注的对象多却又研究得不够深入,涉及到多种内容分类,导致分类之间存在交叉。因而,今后的研究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开展深入地研究。但由于我们关注的是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最终确定了分类体系,并将文献进行了归类。因而,对公共课研究内容分类体系的制定,还有待更多学者进行进一步地梳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0- 21.

[2] 李龙.加强史学研究, 促进学科发展(一)—“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 2006,(11):3- 8.

[3] 李云文.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目标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6):16- 22.

[4] 林刚,刘宗国,秦硕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建设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现代研究技术, 2005, (6): 71- 74.

猜你喜欢
元分析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Seven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护理实践教学中在线学习效果的元分析
信任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迁的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