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东
初中、小学在阶段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接受新知识、自我管理、学习心态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为此,我对吉林省通化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如何衔接问题进行了调研,意在通过调研了解中小学语文学科衔接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现象与问题
(一)品行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举止不够端庄、规范,如坐姿、站姿和走路姿态等。
2. 部分学生存在不懂得珍惜时间,没有“挤”时间的概念,体现在做事拖拉、效率不高,很多事情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3. 个别学生存在着语言不文明现象,如:说脏话、说谎。
4. 少数学生不懂感恩、没有爱心、自私、自我意识强、不会关心和尊重他人、没有合作精神和尊老爱幼意识、不自信、不自强。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在问题面前给自己找原因,不能从自身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较少地关注他人的感受。
5. 部分学生缺乏助人为乐的情操,唯我独尊。
(二)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做课前准备的习惯,缺少适当的预习环节。
2.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性,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3. 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毅力。
4. 大部分学生不会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时间。
5. 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有人监督才能按规则去做。
二、问题原因分析
1. 教育工作侧重点的不衔接。中学校长和教师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比较低,造成了教育工作侧重点的不一致。
2. 教育工作体系的不衔接。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闭门造车”的情况较为普遍。
3. 特定的年龄阶段和新环境的要求不衔接。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岔路口,被称之为“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小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难以满足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不少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4. 课程内容的不衔接。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而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时间延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
5. 假期管理不衔接。小学对六年级的暑假实际上已经放弃管理,而中学还没有接上头,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面没有做好上中学的准备。
三、建议和对策
1. 在学生升入初中的一、两个月内,班主任应将衔接工作做在前头。创设宽松的班级环境,建立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平缓过渡。
2. 初中、小学要“走进对方”互相听课。中学教师要深入小学,与小学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以后的“衔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小学教师要多看看初中教师的课,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上下功夫,打好坚实的基础。
3. 要多给学生一些帮助。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品行、奋斗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一般都将在这一阶段内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家长和老师的经常鼓励、及时的提醒和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修正,长处得到发扬。
总之,目前看来中小学语文学科之间的衔接还是处于一种学生个体的自然连接状态,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互异性,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我们反对那种学生一入学,没有具体要求便进课堂上课的做法;反对那种只怨天尤人,抱怨生源差,而无实际改革措施的现象;反对只重视和研究对教材内容衔接,淡化对教法、学法研究的倾向。希望这一问题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足够重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较好地解决中小学语文学科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