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丧失了基本的“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已被异化为“听”的能力。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很多,但作为语文教育实施者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这种能力,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恢复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早有“乐学”的主张;实现“趣教”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并且学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上得枯燥无味,成为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失败。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说到底就是发挥魅力,这个魅力包括知识魅力、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作为语文教师,没有广泛的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同样,没有流畅的表达能力和高尚的人格也是不够的。丰富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的语言更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接到新生的第一个星期内,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及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培养一种学习欲望,要让他们喜欢上你的课。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做到广讲而不高要求。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不求所讲的内容学生全都掌握,也不求一节课要讲多少知识点,而是在课堂中不妨穿插一定的课外知识,高起点、低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和有趣。例如《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涉及到古代的天色记时法,笔者就把古代的几种记时法作了一番介绍,不求他们掌握,只想让他们知道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为此,笔者还利用课余和学生交流讲一些他们较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婚礼、丧葬、官制等。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上起课来自然也就轻松了。
3.给学生说话的权利,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二是给学生谈自己想法的机会。我们有一种固有的观念:课堂教学由教师控制,讲什么,怎样讲,完全是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至于让学生畅谈自己想法的机会就更少了,甚至没有。提问过程中总想让学生说出和自己想法完全相符或至少接近的答案,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则不停地去引导,这是教学中易犯的通病。我们对学生往往缺乏这样的宽容,而是在无意间剥夺了学生吐露真实想法的权利。语文课尤其要给学生讲话、讲真话的机会,笔者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对学生讲了上课的要求,学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举手对所讲的东西任意提问,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讲清楚,只要学生想讲,就尽量提供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讲。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才是教学中的主人,可以采取表演课本剧或其他自编的小品的形式来调动其积极性,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许多学生都有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要求,我们就不妨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欲望,让他们都来讲这个故事,普通话不好的先用方言讲。这样一来,表演欲望刺激起来了,这样往往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一年以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同学已经爱上了语文课,上起课来也就轻松了。
4.走近学生的心灵,开辟第二教学阵地。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改革趋势就是实施语文教学,其中的要求之一就是跟课外实践要教学效果,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众多的学科作业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时间,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现在的教学却多为纸上谈兵,且大谈特谈阅读方法,阅读分析,其结果只是授之以鱼,怎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从何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没有阅读积累的学生,是在语文上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为此,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还给学生阅读的权利。为了达到此目的,不妨对学生进行一些诱导,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质疑精神。笔者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有读书摘录(至少50条),内容不限,并且多在课外和学生畅言阅读感受,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多说真话,少说空话、套话。给学生以信任感,让他们大胆地和你进行交流、探讨。启发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外实践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性。
总之,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一片天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
(李政平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葛家岔初级中学74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