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宽
“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毋庸讳言,在教学实际中的诸多问题也无法绕过并亟待解决,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来作一番努力,希望能有所“突围”。
一、还口语交际一个清楚的身份
《辞海》中对“口语”解释为:“口语也叫口头语,口头上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一般地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完密严谨,而且往往带有方言特征。”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完成某种特定的交际使命,针对特定对象,借助于标准的口语(有声语言)和非口语(态势语)进行的听说沟通、双向反馈的一种实践活动”。
孙绍振教授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中讲到关于“口头交际”一节中如是说:“要研究口语交际,最根本的是,要弄清它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要把它的对立面找出来,才能揭示它的深层矛盾而不是表层现象。”“口语是相对于书面语言、文言而言的。”与《辞海》中的解释不谋而合,这也告诉我们,要还口语一个清楚的身份,则必须从口语与“书面语、文言的差异比较中代出其真正的内涵来”。
文言之于口语,二者之间的词汇与表意上的区别是十分显见的。文言是古典的、高雅的,并非适用于所有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的。而口语则不然,它具有通俗性,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一套浅俗易懂的词汇,每个人都可找到适合于自己而不失通俗易懂或泼辣趣味的口语。至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呢,在谈这一点时,笔者还得提一提,其实文言也是书面语的一种,只是它是一组比较特别的古典词汇,而我们这里所谈的书面语指的是白话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所属范围的书面语。
从词汇的方面来看,书面语与口语有各自词汇体系,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语的词汇是比较正式的、文雅的、庄重的,情理色彩比较隐蔽的;而口语则是比较随意的、亲切的、非正式的,情感色彩比较直接浓厚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P272)
其次,书面语的句子表达对语法要求比较严格,而且句子比较长,使用关联词的频率较高;口语则一般用句较短,而且明快干练。
再则,口语的语境色彩更浓,书面语在表达时没有直接面对读者,在情感与表达上一般只根据表达(书写)的人一方的即时的情感倾向为依据。而口语交际一般是面对面地交流,说话的人不仅要发话,而且要观颜察色,又得根据不同场合随时调整说话的内容和语气、语调,甚至借助态势语(如眼神、手势等其他形体语言)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口语交际下这样的定论。“口语交际”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交际目的,针对特定的对象,借助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说、听的沟通活动,以求在听、说双方互相反馈的过程中最终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细化“口语交际”的要求,拟定切实有效的“口语交际”测评措施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里的“口语交际”部分,分为“指导与探讨”“实践与交流”两步骤。“指导与探讨”在指导与要求方面相对于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的“口语交际”部分详细而切实可行多了。只要在“指导与探讨”的要求方面再细化、再明晰一点则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测评的得分点。
至于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测评方法、实施细则我们可以在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做如下规定:
首先,在学校成立专门的“测评小组”,每一个学年至少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测试,评估的成绩用来诊断学生的当前口语水平。测评成绩按A、B、C、D四个等级登记,把学生按等级归类并存档,以确定今后口语训练的内容及方式。教师在今后的口语教学中,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为不同程度的口语水平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在每一学年的专门测评小组测评时,对评估标准可细化为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态度表现,包括是否主动积极、是否重视、是否为交际活动作充分的准备。
2.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表现能力,即能否准确、恰当地遣词达意,表达的意思是否紧扣话题。
3.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对他人话语的理解能力。
4.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打破沉默的能力。
5.在交际的过程中是否能恰当使用态势语言,以更好地达成交际目的。
当然,“测评小组”还可以在此评估标准细则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话题具体制定相关的补充细则。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活动的同时,应该做好成绩登记。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动力;另一方面登记的成绩可以作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成绩的一部分,又可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最后,在中考、高考时,可以以会考的形式,在大考(中考、高考)前先组织“口语交际”测评,作为大考时的语文成绩的一部分。
三、教师应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时间
既然语言于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生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学习也是为了让人掌握更多生存的本领,提高生存的能力,因而与生存至关重大的口语交际是不能撇开的。既然如此,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口语交际”教学时间呢?
首先,在有测评依据和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语文教师们应保证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课都能上好,上出质量。在课堂时间受限制并迫于课程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如活动课、自习课等可利用的时间,把课堂上未完成或未达到目的的“口语交际”教学任务切实落到实处。让学生都能拥有抒发己见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发言的同学作出公正的评价登记(即形成性评价)。
其次,教师如果墨守成规地以为“口语交际”课,一定得在特定的“口语交际”课堂上进行的话,那是错误的。语言就是生活,生活由点滴积累而成,因此我们应把“口语交际”的训练融化到每一个学习生活中去,每一堂语文课中。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如课前的5分钟即兴发言、演讲、课堂的讨论与辩论等,甚至于延伸到课外的师生沟通。
再次,应倡导语文课程以外的其他科目的老师也重视口语交际的重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切实把口语交际活动充分开展起来。诚如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教学法》中说的:“话法教学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其意思就是听说训练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诚能这样,则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四、科学系统地规划“口语交际”阶段性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
虽然新一轮的课改对口语交际教学体现出了极大的重视,但是由于对口语教学的实施、口语交际水平的要求、相关测评细则等方面都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案出炉,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也显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极大的转折期,由于生理及心理上的诸多原因,十七八岁的他们正值“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增强,很重视他人的评价,用美国演讲学家格鲁纳尔的“自我形象受威胁论”来解释,就是这个年龄的学生当众讲话时,自我形象暴露于公众面前,产生自我形象在说话时遭到破坏的顾虑。为了解除他们在口语交际中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打从心底愿意参与并积极参与,在“口语交际”阶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求做到科学系统地规划,而这一点也是教材安排上一个极大的漏洞。
五、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由个体的需要即有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和引起个体动机的诱因(外部刺激情况)构成的。同样的道理,个体的言语交际需要是个体言语交际活动的初始动机,人们之所以要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就是因为有了某种言语交际的需要,如果没有这种言语交际需要。言语交际活动就不可能进行了。“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由此看来,教师要成功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大胆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来,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单纯的鼓励是行不通的。
在课堂上,不管是平时的提问、质疑、讨论,还是专题式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经常会看到积极活跃于“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一般就是那么几个熟悉的身影,大部分学生不是“噤若寒蝉”就是置身事外,这样的言语交际活动是无法实现交际目的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结合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原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相关措施,营造情景氛围,使之成为促使学生形成心理需要并结合相关的外因刺激,这样开展“口语交际”的活动就不会费事,而且定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具体可操作如下:
首先,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口语交际”的内容应该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并注重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这样一来,教师在科学性较强的教材做基础,在有考试评价依据及考试压力下,尽可以腾出时间,当然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在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可接受性语言”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踊跃畅言。
其次,我们也明白有些学生并不是鼓励鼓励就可行的,由于长期的言语交际缺失,已形成了缄口不言的习惯,因而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改变状态的,若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经常会使学生陷入更紧张或抵触状态,因而我们应与测评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直接挂钩,并把成绩计入语文考试总成绩里,这个比例应占总成绩的25%—30%。这样,学生就会引起重视,成绩的纳入将会成为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的“内驱力”,而这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话题就成了一种外部“诱因”了。
再次,我们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另立“门户”,作为语文学科的另一必修科目。
通过以上的努力,并持之以恒,“口语交际”教学定能不断完善,并真正实现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口语交际,小而言之是对人的生理器官的健康大有裨益,而且能给人带来精神、情绪上的愉悦感,同时也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重要手段。大而言之,口语交际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没有对话就不会有发展,而口语交际正是实现社会沟通的基础,也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从个体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口语交际的过程其实是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智力的快速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口语交际教学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应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孟丽华.我国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实困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庄宽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3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