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009-10-28 10:15边慧颖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组间组内竞争

边慧颖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根据学情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学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不断提升。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时间还不够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给予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以小组集体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的践行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素质教育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组间组内竞争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竞争的合适位置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感谢竞争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