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看学生的行为参与

2009-10-27 10:22茅琳峰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进率购物人民币

茅琳峰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学生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概括而言,可分为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而其中,行为参与是所有参与形式中最外显、最直观、最易于被评价的参与形式。因此,我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就着重考虑给予学生充分的行为参与的机会。

一、在行为中思考

本课我设计了两次跳蚤市场的购物活动,其中我完全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不断创造学生行为参与的机会,以行导思,因思而行。

我看过很多同课题教案,对于“购物”这一活动是这样处理的:在教学孩子们认识完人民币,明确进率之后进行一次购物活动,意在巩固和应用新知。而我则安排了两次购物活动。第一次是虚拟的,在课的一开始,直接请有购物经验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从“说一说”,“指一指”到“认一认”这三个具体的行为参与过程中,讲台上的孩子用思维指导行为,讲台下的孩子通过观察讲台上孩子的行为来整理思维。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孩子们的举手人数明显从少到多,这个过程,我没有实质性的参与,而是通过学生的互动、互学,让大多数的孩子从不知到知。之后用一个“听教师口令拿出相应人民币”的小游戏,从孩子的外在表现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第二次购物是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进率之后,从虚拟走向实际操作,商品价格设定在现有人民币面值之外,需要用多张人民币来组合,我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其中,分小组进行活动,通过“拿”、“说”、“举”灵动孩子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孩子们的购物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他们学习如何文明购物,如何有计划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在他们身边,从他们兴奋的眼神、挥舞的小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学习的快乐与激情。

和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我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购物”的情境,在购物中获知,在购物中提升,全方位调动了孩子的参与度,将这样实质性的行为参与的作用充分显现了出来。

二、在行为中顿悟

在认识人民币的三个单位时,我也没有遵循以往让学生只在口头说一说分类方法的教学设计,而是先让一个孩子上黑板动手移动面值卡片,再让分类的孩子说一说他这样分类的理由,学生通过这一行为参与,显露了他的思考过程,而其他同学在看,在找,在想,在台上这位同学完成一半的过程中其实就已有所感悟。这样由做到说,比原来光说不练更让孩子印象深刻,这样一个知识点,我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从表象到理解,掌握得也就更为充分、深入。

最后设计的抽奖活动将整个教学氛围推向了高潮。抽奖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奖项是要求学生猜出小刀的价格,这样很多孩子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区间概念也在不经意间进入孩子的思想,同时对人民币的三个单位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从让孩子“猜”这样的思考行为,直击学生的思维。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猜到最后的结果,但是他们在思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对1元以内价钱排序方式有了理解,直至最后一个孩子猜出正确结果,别的孩子应该有恍然大悟的感触。

三、在行为中展露

莎士比亚说:“口头的推测不过是一些悬空的希望,实际的行动才能够产生决定的结果。”

我设计了换钱数钱的活动,一元钱购物的情景,还设计了小玲给姐姐寄贺卡买8角钱邮票的情境,学生讨论、寻找、汇报、书写等一系列的参与,无论从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我都照顾到了,孩子在找找写写说说的过程中充分展露了自己的认知与思维。特别是换钱活动,我设计让学生小组讨论操作,亲自动手数一数,换一换,通过这个活动,孩子更深刻认识了单位间的进率。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认识面值也好,认识人民币三个单位也好,还是认识单位间的进率也好,我都尽可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渠道,使更多的学生拥有参与的机会。

“行为参与”这样的外显参与方式,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行为”去看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让行为参与真正能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进率购物人民币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进率之家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圣诞购物季
“单位”换算想“进率”
千克和克
童谣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