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华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民众的呼声:教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再有人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适当的惩戒教育当然有必要,但在笔者看来,接连发生的“弑师案”,并非由于惩戒教育缺位,而是爱的教育严重缺位所致。
先看去年10月4日发生在山西朔州的高中生课堂上持刀杀死老师事件。杀害老师的学生刚进高中一个月,报道提到,“网上有知情者称,李明曾在初中时被一位老师打断过腿,而事发前,其父母正在闹离婚”。从中我们可以粗略推断,这个学生杀害老师,不是没有惩戒教育,而是惩罚过度曾被老师打断腿,甚至由此恨所有老师。况且他在家里还感受不到温暖。
接着来看去年10月21日发生的一中学生因害怕家访杀死女老师的悲剧。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惩戒教育,在家里也没有惩戒,学生怕老师家访么?学生之所以怕家访,显然是怕老师给家长汇报其不好的表现,回家受到家长的惩罚(不仅仅是体罚,还包括多种形式,包括冷暴力)。
再看去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在课堂上砍死老师的血案,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学生为何杀老师尚不清楚,但就有些社会舆论用异样的眼光看法大的学生,以及由一个极端伤害事件,推论出“80后”“90后”是冷血的一代,这种社会环境,让年轻一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了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和翻译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反思今天的教育,当我们感慨老师难当时,是否想到过教育者对于教育充满了爱?
毋庸置疑,今天仍旧有一些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好老师,但是,普遍而言,师生关系正趋功利化。在中小学,师生关系变为简单的分数关系,老师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很少有时间和学生谈心、沟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大学,不少专任学科教师,上完课就离开学校,很少在课后再与学生一起谈学习、谈人生。在一些大学的新校区,偌大的校园,往往只有数万学生自行安排课余生活,至于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大多早已变为“老板与打工者”。
当然,今天的教师有很多“难处”,当学校对他们的考核要求是学生的分数、升学率时,他们能不关注分数、不把学生作为学习机器吗?当学校用论文、经费、专利作为评价指标时,他们能把大量精力花在不能在评价中起作用的教学上吗?那些充满爱心的教师,往往在上述评价体系中,由于达不到规定的数据指标要求,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教育是做人的事业,只有把教育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教育。不以人为本,没有对受教育者的爱,才是当今教育出现如此局面的根源所在。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谈惩戒教育。不过是进一步将教育粗放化、简单化,甚至会更加激化师生矛盾。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