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持弓与运弓的探讨

2009-10-22 00:07邢守强
神州民俗 2009年1期
关键词:低音提琴声音

摘要:在低音提琴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大致两种持弓:一种是“抱拳式”的德国弓,另一种是“指捏式”的法国弓。两种持弓的存在各有长处,各有特点,谁也不能替代谁,对学习低音提琴的学生或是正在演奏低音提琴的演奏者来说比较茫然,不知用哪种持弓好或是更适合自己,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探讨,也许可以找出一些答案。

关键词:低音提琴;持弓;德国弓;法国弓;声音

一、两种持弓法的对比

1.德国弓的持弓:在德国、奥地利等国普遍采用的“德国弓”持弓法也称为德拉格内提弓,在我国称之为“大弓”。德国式持弓法保持了人体的自然姿态。弓杆与伸直的手臂构成一个双重直角,运弓是在正常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运弓时手臂所形成的转动使弓毛有效地“深入”到琴弦上去,尤其是演奏1、2弦(G、D)时,所产生的力量自然,发出的声音饱满有力,而且不易疲劳,但是在演奏3、4弦(A、E)时,由于持德国弓的手心朝上,运行时手臂就会擦过演奏者的臀部,如果要想避免,左手就要不停地调整琴的角度位置,持弓的力度也容易减弱,而且易疲劳。德国弓持弓者,由于是“抱拳式”的手型,因此,握弓时手臂自然就变短了,如果弓子稍往琴码的方向运弓时,身體就要加大倾斜,左手在低把位按弦时,与右手的距离加大了。法国人、中国人从身高到臂长远不如德奥人,多年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正在学习低音提琴演奏的中国人,更适合持法国弓。

2.法国弓的持弓: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普遍采用的法国弓持弓法,也称为波塔西尼弓,我国称之为“小弓”。其形状与大提琴弓相似,拇指在弓杆上的持弓与大提琴的持弓稍有不同,法国弓的持弓拇指捏住弓杆,其他四个手指的第二关节偏后的部位贴住弓杆,因为低音提琴的弓子的重量大大超过大提琴弓,演奏时的力量也超过大提琴,因此靠近手掌的第二关节部位能有效的解决力量问题。由于法国弓的持弓手型与德国弓的持弓手型不同,对弓子施力的方向也就不同,法国弓持弓法可以比德国弓持弓法使演奏者的手臂长出一英寸之多。法国的巴黎交响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意大利交响乐团等都采用这种持弓法。还有一种拇指不是顶在弓杆上,而是在马尾箱的弯凹处,这种持弓力量稍大,但灵活性稍差,美国、加拿大等国持这种弓的较多,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演奏家们就使用这种持弓。总之,法国弓持弓更注重发音清晰、音色优美和技巧跳弓。在乐队演奏中,尤其是演奏3、4弦(A|、E)由于手背朝上换弦方便,力量下沉更显优势,不足的是由于琴的体积大,1、2弦(G、D)离身体较远,加之持弓时手背朝上其力量不如持德国弓自然,而且容易产生疲劳。产生疲劳最主要的原因是持弓的拇指,相当多的法国弓持弓者的拇指是绷得很直,使拇指捏弓杆时与其他四个手指较劲而得不到放松,多年的演奏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在拇指捏弓杆时,拇指的关节稍微凸起,运弓时拇指的关节也随之活动调整,使之能得到一些放松,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弓时所带来的疲劳。持法国弓相对于持德国弓更难一些,因此多试验多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二、弓子运动对声音的作用

1.低音提琴演奏者的任务是如何保证弓子在琴弦上的合理运动使琴弦产生规则振动而发出优美纯正的声音来。在这里,弓子的触点和弓子的垂直运动(弓子与琴弦成直角),弓子的运行速度和对琴弦的压力是产生理想声音的主要因素。在我们的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演奏者演奏时弓子的触弦点太靠近指板,有时甚至是在指板上运行,因此他们拉出来的声音往往是软弱无力、暗淡无光的。所以,弓子的正确触弦点应该相对固定在琴码和指板末端大约15厘米的空间靠近指板三分之一处的地方,为什么呢?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做空弦练习还是在低把位做简单的练习,这里的发音最容易,声音也最纯净动听。那么,怎么解决演奏者弓子触弦点太靠近指板或在指板上演奏的不良状况呢,方法之一是通过多练习来证明正确的触弦点对于产生好的声音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二是适当提高低音提琴底柱以缩短触弦点的距离,使演奏者的演奏轻松自如,得心应手。

我们讲弓子的触弦点需要相对固定,是指演奏者在做空弦练习或在同一把位演奏某些音符时而言的,当演奏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乐曲难度不断加大时,触弦点也需要有所变化。不断变化的触弦点所产生的声音强弱变化,才能满足音乐作品对各种音量的实际需要。如我们在演奏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库谢维茨基的《悲歌》中的华彩乐段时音域垮度达三个八度之多。当音乐由高音G过渡到低音E时,弓子的触弦点应该由靠近琴码的地方逐渐向指板末端移动,才能把声音从强到弱拉出来。反之,当音乐由低音G过渡到高音G时,弓子的触点应该由靠近指板末端的地方逐渐向琴码移动,才能把声音由弱到强拉出来,这样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反复变化,才能展现乐曲凄凉、伤感、悲痛的音乐形象。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音高变化不大,把位相对固定时,弓子的触弦点也应该相对固定;音高变化大,把位转换频繁时,弓子的触弦点也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低音区(低把位)弱奏,触弦点靠近指板;高音区(高把位)强奏,触弦点靠近琴码。

不论弓子的触弦点是靠近指板还是靠近琴码,弓子的横向垂直运动(和琴弦保持直角)应该是我们在演奏中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因为只有弓子的垂直运动,琴弦才能产生有规则的充分振动,从而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来。肩膀紧缩,高高抬起(像扛东西一样),是造成弓子的运动方向不能和琴弦保持垂直的真正原因。要使弓子和琴弦始终处于垂直状态,放松应是我们日常练习和演奏中反复强调的重要问题。要做到放松,自然下垂的肘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肘部的自然下垂才能使我们肩部肌肉能充分松驰下来,也只有肩部肌肉的充分放松才能使产生于背部肌肉的力量毫无阻碍地集中到弓子和琴弦的磨擦点上来。右手臂各部位放松、协调一致的推拉动作,并牢牢把握弓子的运动方向,才能使弓子和琴弦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2.弓子的运行速度和对琴弦的压力。当代著名的低音提琴演奏家加里·卡尔(Gary karr)在一次访谈中曾这样说过:当你在较长的琴弦上使用过快的弓速演奏一个音时,你将得到的是一个泛音或者是一种刮擦的声音,这难道还不是说明你的运弓速度太快了吗。他还说:假如你开始加快运弓那你就得加大压力,先有弓速然后就有压力。相对来说,演奏低音提琴要比演奏其它弦乐器的弓速慢一些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效果来,这是因为又粗又长的琴弦振动频率比较慢的物理性能所决定的。弓子的运行速度和对琴弦产生的压力所发出的声音效果都应服从乐曲的实际需要,换句话说,对于不同风格的乐曲要用不同弓速和弓压来演奏。当我们演奏奥地利作曲家苏佩的《轻骑兵序曲》低音提琴声都齐奏的乐句时,除了要把弓子结实地放在弦上之外,还要用凌厉快速的运弓,并适当加大压力,发出宏亮、挺拔的音响,才能充分表现轻骑兵战士们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精神风貌。

可是当我们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段落时,尽管音乐进行是快速的,但我们的运弓速度和弓子的压力都不能太快、太大,才能发出细腻柔和的声音,也才能很好地把乐曲赋予我们轻松愉快、欢乐祥和的音乐形象展示在广大听众面前。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弓速的快慢变化直接涉及到弓子对琴弦的压力。弓子的运行速度越快,弓子的压力就越大,声音越强;反之,弓速越慢,弓子的压力就越小,声音越弱。但是,弓子的运行速度和弓子对琴弦的压力这种关系在实际演奏中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在演奏库谢维茨基的《悲歌》华彩乐段中的高音G时,由于触弦点非常靠近琴码,即使弓速很慢也要用比较大的压力才能发出结实、尖锐的声音来,这是因为此处的琴弦张力很大,极不容易振动造成的。

我们从弓子的触弦点到弓子的速度,阐述了在低音提琴上如何发出理想的声音来,这都是在实际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我们知道,任何技术手段只有灵活合理地运用到音乐作品要表达的内容中去才有实际意义。就音乐艺术而言,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内容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欢乐,有的表现悲痛,有的表现激烈如急风暴雨,有的又表现美好而恬静……总之,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既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同,又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一个优秀的低音提琴演奏家,一定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不但善于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音乐作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更要善于通过自身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品味之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创造和完善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琴之声,心之韵也,这应该是每个低音提琴演奏者必不可少的音乐素质。

作者简介:邢守强,男,天津人,现任广州交响乐团低音提琴声部助理首席。

猜你喜欢
低音提琴声音
低音提琴作品演奏的理性把握
对称
低音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及作用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低音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