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泓
摘要认知隐喻的产生源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生活经验。人体器官、部位作为最基本的认知经验之一,是人类赖以实现隐喻化的重要的范畴,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正是基于人对自身认知的基础经验,这对于人类的思维与认知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从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界定、分体部位词的隐喻分类和隐喻依据三方面来分析了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
关键词 隐喻 身体隐喻 人体器官 部位词 隐喻依据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
1 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的界定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式的问题,而是一个思维问题,是指用一个概念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个概念的问题,因此,隐喻在本质上是属于思维的,是有价值的认知工具,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以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手段。从这个层面上理解,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前者叫来源域,后者叫目标域。
人体器官、部位词顾名思义指的是表示人的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词语。表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主要是以人体各个部位突显的特征、形状或作用来构成的,从而达到形象地描述事物的目的。人体的各个部位往往具有多个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部位,但其中总有少数几个是突显的特征,容易被人感知,所以人们就利用-这些突显的特征来构成隐喻,令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如“头”的突显特征就是“位于人的身体的最上端”,“起主要作用”,“突起的”,根据这些特征,人们创造了“山头”、“首脑”、“头儿”等隐喻。
2 人体器官、部位词的分类
主要体现在基本词、修饰词、叠音词、同义重复、互反)和习语等6个方面。现分述如下:
2.1基本词和修饰词
表示身体器官或部位的词由于其本身特点具有喻义,可以用来充当基本词,表示另外一个范畴的概念。例如,与头有关的隐喻首先是根据它的形状构成的,
汉语里有“山头”“枝头”“龙头”等。其次,由于头在人身体部位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所以它构成的隐喻还有国家元首、 头目等。
2.2叠音词
叠音词指的是在词组中重复使用同一个词。
一是两个人相同的身体器官或部位处于邻近位置,不仅表示相对或邻近的关系,还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如:脸对脸,眼对眼等。它用两个人脸、眼这种相同和相邻的位置,来强调一下行为的方式。
二是两个人用相通的部位相对,表现敌我双方对峙的场面,强调争锋相对的局面。主要用于固定词组,例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2.3 同义重复
同义重复指同时使用两个同义的词或词组,复述同一种情形。身体隐喻使用器官、部位名词,而这些词很难见到同义词。所以,此处的同义重复主要指利用意义或者关系有关联的器官、部位名词构成词组,重述同一种现象。如:全心全意、肺腑之言等。
2.4 互反
互反指同时使用两个反义的词或词组,重述同一种情形。此处身体隐喻的互反主要指利用意义或者关系有关联的器官、部位名词构成词组,重述同一种现象。如:头重脚轻,手足相残等。
2.5 习语
以人体部位的特征、状态,或行为动作构成的隐喻大多以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俗语等形式出现,它们既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启发性,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广为传诵。如:顾头不顾腚,心有余而力不足等。
3 人体器官、部位词的构成隐喻的依据
人类根据自己的身体部位去赋予事物以新概念,主要依据三种类型:
3.1依照两者之间部位的对应
我们暂以人体与山体为例,说明本体与喻体之间各部位的对应过程。
原型范畴概念:人的头、脊梁、腰、脚
目标范畴概念:山顶、山脊、山腰、山脚
3.2依照两者之间形状结构的相似性
如以人的眼部、口部、舌部、齿、牙和腿部等为喻体,以其它新的事物为本体形成的隐喻有:针眼、壶嘴、火舌、齿轮、月牙、桌腿等。
3.3依照两者之间功能的相似性 (下转第173页)(上接第169页)
有许多隐喻在根据喻体与本体的形状结构相似的同时,也兼顾了两者的功能相似性。
口的功能可进可出,如:巷口、关口、三岔路口等。
头的功能为一身之首又极其重要,如:首脑,首要等。
手可自由转动并能指示方向,如:把手。
腿具有支撑作用,如狗腿子等。
4 总结
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现代隐喻理论,通过描述汉语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表达,分析了人类如何利用自己熟知的身体及经验去认识外在的世界,说明了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时,身体的经验起了根本的基础作用。同时,对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认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对于语言机制运行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M].外语研究,2001(2).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 黄华新,吴恩锋.自然语言中的感官隐喻认知系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 (7).
[5] 王逢鑫.身体隐喻:构词理据、功能变换、冗赘与错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
[6]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7] 卢卫中.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