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祥
摘要我校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合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着力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四维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2001]1号)文件精神, 我校2002年4月开始尝试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2004年学校正式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几年来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络、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开展心理健康研究等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构成了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
1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完善(1-2)。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工处处长、各系主任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组成。其工作职责是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学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统筹安排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咨询中心”)
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机构,由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主要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1.3 系心理健康教育组织
由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
1.4 学生心理健康组织
由校系学生会心理联络部及班级心理联络委员和同辈咨询员(即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他们是学生的骨干,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需要心理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目前,共有12名校系干部、26名同辈咨询员、100多名心理协会会员。
2 着力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队伍
为了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我校认真抓了三支基本队伍的建设。
2.1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我校一方面通过专、兼、聘的形式,不断充实了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目前,学校有专兼职心理咨询师8人,外聘高级心理咨询师3人。另一方面,通过安排专业教学工作、分配心理咨询任务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提高他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经常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专兼职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逐步建设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2.2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包括学管干部、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承担着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责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这支队伍的建设中,首先是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学校校系两级学管干部近六年来全部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学工处长和政治辅导员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他们不但学习并掌握了现代大学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是认真进行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选拔和培养。近3年我校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政治辅导员7人,其中4人为师范院校毕业,5人有在大学从事学生管理的经历;同时坚持每年暑假辅导员及班主任培训制度,专门请校内外心理教育专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的专门辅导和讲座,以提高他们应对和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2.3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包含三支队伍:即学生会心理联络部(简称心联部)、心理协会和同辈咨询员。他们是经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培训的学生骨干,是学生大型心理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在学校举办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增长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 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
3.1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结合医药院校学生必修《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要求,认真开好心理学课程。“思政课”和“心理学”课堂教学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3.2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咨询活动
充分发挥“三级网络”和专兼职队伍及学生团队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特色。以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个案咨询、团体辅导、专题咨询、同辈咨询、学术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3.3.1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以板报、广播节目、宣传栏,印发的宣传册不断向学生传输心理健康卫生知识;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开展以“我爱我”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学术讲座、专题咨询、团体辅导、有奖猜谜、心理电影等,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并逐渐促进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形成;学生会心联部主办的《医苑心海》和心理协会主办的《心心夜语》,让广大学生倾吐心声,深受学生的欢迎。
3.3.2 个案咨询
一是通过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二是公布心理咨询中心电子邮箱、教师电话号码、QQ号,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三是开通同辈心理咨询热线,利用同辈间的交流易产生共情效应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中心每年接待个体咨询均在500人次以上。
3.3.3 团体辅导
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我爱我家”、“学会尊重”、“同在屋檐下”等多种团体训练。如“我爱我家”用“家”的主题消除新生对周围陌生同学的戒备心理;“同在屋檐下”用亲情的形式来帮助有人际关系缺陷的同学,教会她们用感恩的心回报身边的人;“学会尊重”让他们懂得了在人际交往中怎样尊重对方;“猜猜我是谁”告诉他们如何去观察、了解对方;“潜能发掘”使他们增强了自信;“打开千千结”使他们增强了团队意识。中心每年进行团体辅导近20场次,受众近4000人次。
3.3.4 专题咨询
为了扩大咨询的范围和提高咨询的效率,心理咨询中心将学生中带共性的心理热点问题编辑成专题,分发到各班级,让有相似心理问题的学生到相应的专题组接受咨询。每学期聘请各类心理专家20多人次针对这些专题进行辅导,同时还随时接受各班的邀请,开展班级专题咨询。
3.3.5 学术讲座
如根据不用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成长需要,举办不同的心理讲座。对一年级新生举办新生常见的心理调适知识与技术的讲座;针对二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沟通困难及情感问题进行专题讲座;针对三年级学生面临的实习和就业的压力,举办了医学生实习与就业心理调适方面的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举办专题学术报告近10场次。
通过以上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及每年的新生心理素质调查,近三年,已为6308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初步建立起对弱势群体(受处分、网络成瘾、失恋、特困生等)、高危人群(有精神抑郁倾向、精神分裂倾向、自杀意念的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监测、评估、预防和干预的快速反应机制。
4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不断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在资深的心理咨询教师的主持下,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个别疑难案例进行认真评析研究,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咨询教师的业务水平。
4.2 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课题立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
五年来,学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研立项9项,其中《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性研究》、《医专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大学生上网身心健康负效应课堂干预近期效果研究》、《男性高级护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等5项科研已基本完成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
4.3 坚持每年一次的新生素质调查
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是新生素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料。
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形式以及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是我校在探索和实践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有效运行,正在发挥着让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解析心理异常现象,正确对待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以及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新疆大学学报,2008(8):34~37.
[2] 杨贵英,阳静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