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课堂教育教法

2009-10-22 08:13吕值敏
科教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互动教育教学

万 军 吕值敏

摘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重点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的课堂教学。本文针对新时期高校课堂教学特征和现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互动除了要有一定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高校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挚的感情和对学生平等的心。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育教学 师生 互动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单向、生硬灌输式教育。这种单向说教式教育,在性质上是一种强制的、封闭的、对学生不平等的教育。在方法上,通常诉诸直接问答式教育,规劝,硬性说服,强制执行,训诫,惩罚等,没有互动的现代教育理念,没有考虑受教育的对象——人,而人的知识的积累,品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应该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作为现代主义教育,我们倡导的是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互助和互动,我们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体验所谓高校教师的“尊严”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应该是不由自主的。

如果高校教师故作尊严,甚至不惜牺牲学生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帐,只会产生逆叛的心理,投来冷漠的眼神。很难想象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高校教师,能够与学生谈平等,民主,更不要说达到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助和互动。所以教师应该有一颗真诚平等对待学生的心,这是构成师生互动的“基石”。

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良性的师生互动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潜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个人学识,更要有一颗真诚、平等对待学生的心。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教育才能使师生情感上共鸣,行动上互助,教育才能取得双向的效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中我们不难领会,真的教育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若高校教师离开了学生谈教育,或学生离开了授惑谈学习,一切教育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时的教育失去了它实质的含义,只留下一个“美妙”的外壳。

我国古代,就已有许多师生互动的著名阐述。如“教学相长”的论述,韩愈(师说)中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对”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论述等。我国现代毛泽东同志更提倡教师 “向学生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等,这些都是师生互动的具体例子。西方教育社会学者也曾评价教育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这实际是师生互动的诠释。师生之间不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角色互换的互动,从而造成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相互切磋的氛围。

师生之间不再是“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关系,而是真理的共同探索者、平等的参加者的关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活其潜在的创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以前做课题时特别怕遇到有争议的内容,怕说服不了学生,怕自己下不了台。在形成师生互动的观念后,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讨论,相互诘难,在相互诘难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可不断吸取学生的观点调整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激活,创造性见解的火花不断迸发,教师不再懊恼而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可以说,用师生的互动,不仅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者”中解放出来,而且更能把学生从被动、盲从、迷信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对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第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

要理解学生,首先得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高校的学生大多在17~21岁之间,世界观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接近成熟,独立性和自主性已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近几年思想的解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已不同以前,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宽,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诲,而是以一种批判的精神接收事物,甚至对一些真理他们也会提出质疑,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素质有更高的层次,应该以事实说话,不能学生只要有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就“一棍子”打死。所以,当我们的学生对我们所阐述的问题、观点或我们对他的教诲有异议时,我们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以实事求是的作风,给学生辩解的机会,而不是我们自身的“一意孤行”。这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珍惜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打动人心理的金钥匙,是人们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更尊重情感,对感情非常敏锐,也很容易逆反,高高在上对他们的管教是最不受欢迎的,教师一定要以一颗真诚而平等的心来对待学生。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发展师生感情,并有效的利用,教育会取得双向的效果,这正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课余的时间多与学生沟通,询寒问暖,谈学习,谈生活,谈一场球赛等,让学生真正感到你对他的理解和关爱,从而建立起和谐而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对于教师的建议、意见甚至批评,学生都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从而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产生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课堂上,学生才会朋友般的与你争辩,达到课堂上的互动。成都七中女孩刘亦婷留美感触最深的是,美国学校课堂上学生并不比教师讲得少,而中国学校一堂课几乎全是教师在讲,这说明我们中国的互动教育还值得探索,教学体制还有待改进,学生的参与激情还得有效提高。

再次,利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 ,灵活性很大。如果方法僵化,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例如:鼓励和信任就是一种好的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我班有一个叫汪勇的同学,我刚接这个班时,该生学习很差,且时有迟到、旷课、甚至夜不归寝现象。去年我上模拟电子时,我经常鼓励他,且暗示相信他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生期末模拟电子技术考了100分,全年级最高分,接下来我在班上公开表扬他,他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肯定。现在该生已从不迟到、从不旷课,总体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所以正确的期待是一种积极的刺激,而信任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动力。学生为了实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必然会加倍努力来靠近目标,而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也会反过来影响教师,使之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期待。同时课堂上,教师诙谐例子,优美的身体语言,都可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因素。互动的结果,必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也不断的从学生身上得到启发,不断的提高自己。

教育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个矛盾、统一与协调的过程。如果高校教师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具有民主的观念,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具有平等地位的人,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之做出正确的判断,把教师教育的目的转化为学生需要,即把施加的影响根植于师生互动之中,教育互动将会产生积极主动、有效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唐安国,唐玉光.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Anderson,J.R..Learning and Memory:AnIntegratedApproach.New York:JohnWiley & Sons,1995.

[4] Bruning,R.h.,Schraw,G.J. & Ronning,R.R..Cognitive Psychologyand Instuction(2nded.).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95.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互动教育教学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