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亮
摘 要 大学生完成学业开始走进社会,这无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之一,如何在这个转折点中成功地从学生单一角色向社会职业角色进行顺利转变,不仅是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节骨眼。本文针对这一特殊时期,提出一些应该注意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广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迈向成功。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 角色转变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人员构成单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也相对比较单纯,而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比比皆是。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大学,要学习的实践知识更加的博大精深,如职场的守则,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及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这都是需要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之中去学习的职业技能,如何成功地进行角色的转变,从大学生的身份蜕变成一个职场人员,把自我角色定位和社会角色定位处理好,是以下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
1 自我角色的评价
对自我角色的正确评价是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角色转变的一个重要基础。首先我们要了解角色一词,角色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它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划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行为方式。从大学生到社会人走进社会, 有许多大学生都感到了自我角色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大学生在学校里是以求学为主, 学业上依赖老师, 生活上依靠父母, 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 同学之间的关系单纯,但是,一旦学生进入社会后, 角色就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从学生身份转变为劳动者身份, 从以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工作为主。由于不少大学生转换角色后缺乏必要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以至于刚进入新角色时,就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 甚至不知所措。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定位出发,认清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自我角色评价的重要性
金融风暴过去以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在招聘新员工时会特别慎重考虑该求职人员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就近年来的情况分析,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以及各网站上挂着的招聘信息里,近80%的职位要求有经验者,求职者中却有60%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这些没经验的应届生就成了无人问津的“产品”了。 “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这一社会热点现象的原因,提供的是一个内省的视角和一个全方位的解剖。如何改变大学生就业困境,必须从完善大学生自身就业实际做起。尤其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仍是买方市场,大学生属于卖方弱势的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加大力度,为毕业生从大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提供有效的指导,把这个转变顺利完成,我们才能吹响嘹亮的号角,带领毕业生走进社会,迈向企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2自我角色评价过高
数年的潜心探索,几载的寒窗苦读,在每一位大学生心里都描绘着自己未来的雄伟蓝图和美好前景,但是现实跟理想总是有落差的。近年来,学校一直提倡西部就业计划,建议毕业生去西部边远的山区参加工作,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就业计划,而且国家也给予了许多优惠的鼓励政策,可是很多大学生对此不屑一顾,自命不凡,结果就让机遇失之交臂了。在面临就业困境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准确地认识自我,对于我们这类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技术是我们的招牌和特色,但为何社会那么缺乏技术人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就是不能放下虚幻的美梦,面对现实呢?原因正在于学生对于自我角色评价过高,好高骛远而没有联系实际。
1.3自我角色评价过低
不少的毕业生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是要比本科学生矮半截,这是一个错误的自我角色评价,光看见别人的光彩而看不见自己的发光点。这些毕业生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冷淡,对现实的态度往往是消极、无奈和失望。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这些学生就会落入自己设置的自卑陷阱里,不能自拔。
1.4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角色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比较欠缺的,是在与社会和职业衔接的实习和实践方面,而“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了浓厚的等、靠、要的被照顾和被保护的学生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使得毕业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难上加难,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在实践当中看清自我,发扬自我。这样才能在找工作当中,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去迎接挑战,最后实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标。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动、太自我”或者“太害羞,太腼腆”的毕业生,总是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相结合的角色。过于激进和过去萎靡都是对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弊处的,表现为毕业生的职业角色意识非常模糊。例如,在公司里,同一时间录用过三个毕业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总裁听他的。这三种类型在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些都是用人单位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我们负责就业工作多年,与许多用人单位也尝试过深入了解,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会对毕业生有很多的顾虑,就是这些种种的因素造成的。
2 向社会角色转变
社会角色是指由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会群体的基础,它随着时间的发展更新其内容。社会角色是社会赋予人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它反映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代表了每个人的身份。每个人扮演的主要角色不同,是由其承担的主要任务所决定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适应的最突出的障碍就是自我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其实,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1角色转变的环节
可以分为取得角色和进入角色。学生毕业时通过学校推荐、市场角逐,与单位双方选择,最后达成就业协议,进入单位工作叫取得角色。而真正的进入角色是指该毕业生获得承担单位某个角色的认可,并开始熟悉单位的工作制度,从行动上和思想上逐步表现为主人翁角色那才叫做进入角色。两个步骤在同时进行时,我们要尽量缩短第一阶段的时间,让学生尽早“选其所爱,爱其所选”。
2.2角色转变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一,不满意工作单位,产生失落感。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所落实的工作岗位不够理想,特别是看到平日在学校里学校成绩比自己还差的同学还找到比自己更好的工作岗位时,就会产生怨天尤人的想法,失落感油然而至。
第二,不适应新的工作所带来的焦虑感。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己的学生出去工作以后回来母校时向我们倾诉苦水,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很大,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很不适应,感到很陌生,特别是一些进入外企的学生更加明显。
3 角色转变的实现
大学生在进行角色转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当及时注意调整,多与我们就业指导老师沟通,和同事家人沟通,排除消极心理和不适情绪,学会控制和改善,而不是一味地去埋怨和责怪、悔恨。这种不适心理是非常需要社会、同事和单位领导的帮助的,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毕业生自身的努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的调适,以实际行动完成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安心本职,甘于吃苦。安心本职是角色转换的基础。一些大专学生在刚刚走进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往往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在一个地方埋头苦干下去,而是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态,不安于本职是对角色转变十分不利的。“既来之则安之”,初次就业需要有一种自我满足的精神,安心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甘于吃苦是角色转变的重要条件,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能吃苦才能有勇气去面对和挑战困难,才有意志去克服角色转变中的种种阻碍。
(2)要学会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人们常用的调节情绪的手法,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产生苦闷压抑情绪,失落沮丧的心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千万不要长期憋在心里,这样会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向亲人朋友倾诉,或者通过运动,兴趣爱好等方法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并且我们可以请他们帮自己出谋划策,理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心理上主动去实现角色的转换。
(3)主动融入集体,参加集体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面,认识更多的朋友,从平时的日常生活行为上进行心理调节。如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社交、文体娱乐等活动,这不仅可以增进与人沟通的机会,增强同事之间的亲近感,也可以让你忘记烦恼和忧愁。从学校走进社会,首先是要合群,努力使得自己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我们上思想政治课时也常说:要打好群众基础。主动了解同事的特点,做到彼此尊重,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对单位管理方式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要随意表态,以免惹是生非。在工作中善于体会领导、同事对自己的鼓励和期望,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4)合理定位,从思想上进行调节。进行角色转换以后,大学生有必要对自己进行新的认识,学校中的强者不一定是社会上的强者,要冷静思考、分析在发挥自身优势时存在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便摆正自我的态度和位置,找准新的生活坐标,合理定位。我们在面对大学本科文凭优势的压力下,如何发挥我们职业专科生的强势呢?就是要求技术过硬,刻苦钻研,从最底层做起,坚信能依靠自己的实力步步高升,而不是一张文凭纸。
(5)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察言观色是成为一个职场人员必备的条件,要进入角色,就必须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掌握企业内部的动态,熟知各个领导的工作作风和品性,这样开展工作就会更加的灵活了。而且我们在工作中要表现自己独到见解的一面,不能惟命是从,但是也要在适度的环境里提出自己的看法,让领导觉得你是个有独立能力和分析洞察力的人,更好地担任职业角色的责任,从而达到角色转换的顺利完成。
总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 每一个人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变化,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当新角色代替旧角色时,常常由于事先心理准备不足, 或对实践新角色的困难估计不足, 因而难以适应变化,面对毕业生这一问题,我们要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去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沉着应战,勇敢地走出学校这扇大门,面向社会,迈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顾坤华.试论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J]. 教育研究,2003(12).
[2] 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蒋建华.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J].四川心理科学,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