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四要”

2009-10-15 03:29
教坛聚焦 2009年7期
关键词:四要奇偶性函数

田 超

高中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也有专门的教学要求,要求培养学生:(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有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观念则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乐学。例如,在教学中介绍“集合”概念时,我首先创设了几个问题情境:(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2)“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 (3)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然后,我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从而对集合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接着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尝试着概括、提炼、总结、表述出集合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的主要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2、教师要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了出来,充当了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走进新教材,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实用,更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尤其是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行全新的安排和设计,提供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如:函数y=f(x)满足f(2+x)=f(2-x)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证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對称;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基础好的同学都不大会做(主要反映写不清楚),我就动员学生看书,在函数这一章节中找相关的内容看,待看完函数奇偶性、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象对称性之后,学生也就能较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不把成绩好坏、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特别是保持幽默的教学风格尤其能够与学生产生更大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3、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拓宽学生解题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保证。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题目的变化,鼓励学生尽可能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因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平常在解题时,我总是让学生“百家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题的思路!一次我在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的时候,课本上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当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了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思维。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探索。

4、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质疑解难。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根本。形式和方法都是为目的、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优选讨论、启研、学导、开放等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消除学生被动地记公式、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有利于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例如:在讲授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时,我让全班分成三组:第一组探讨已知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同时具备周期性能否得出对称性?第二组探讨已知函数具备周期性同时具备对称性能否得出奇偶性?第三组探讨已知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同时具备奇偶性能否得出周期性?学生们通过讨论总结出函数三个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加深了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又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材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猜你喜欢
四要奇偶性函数
巧用奇偶性,速解函数题
例谈函数奇偶性应用中的两类求值问题
略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四要”
离子反应学习中的“四要”
初中英语课堂要做到“四要”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
函数奇偶性与周期性的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