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

2009-10-15 03:38陈章灿
职业时空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历史教学

陈章灿

摘要:历史活动课的开设与中学生学习特点是相符合的,活动课程的增设是时代和历史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活动课的特点,理解历史活动课的功能及开设活动课的重要意义,以掌握正确的初中历史教学法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活动课

一、历史活动课的特点

历史活动课属于学科活动课,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历史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搜集相关知识,亲身体验、积极创新,真正实现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实施历史活动课必须体现出历史活动课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历史课的效率。历史活动课有下面几个特点:

首先,历史活动课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历史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因为历史活动课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是行为的主人,有权对自己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活动策划,包括制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程序等,使历史活动课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精心准备和组织下顺利进行。

其次,历史活动课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特点。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亲自实践与操作,为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养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所得信息,加之故有经验,通过亲自实践与操作,去解决新问题,增长新见识,学习和养成新方法和新能力,尤其是大胆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亲自参与探究、调查、搜索资料和处理信息,才能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有所用,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历史活动课具有开放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历史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活动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就决定历史活动课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二、历史活动课的功能

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历史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信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看,历史活动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受教学大纲的束缚,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取得丰富的知识,扩大知识面与信息量,并运用众多信息进行创造性活动;不仅如此还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和一定的学科技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看,历史活动课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彼此了解、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其情操,增进其友谊,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在活动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与态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以及教师的活动教学实践经验,初中历史活动教学,应力求以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课堂活动教学形式。

1.表演型活动

初中学生是由童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既还保留着好动、爱讲话、表现欲强的特点,又开始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因此融合了口头、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又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表演型活动,是既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学模式。在表演前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这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表演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提高了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整个表演过程既是重组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又是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既是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合作交流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和“学”两方面,表演型活动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把表演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角。如果教师干预过多,活动就会变成是学生按教师既定的模式在表演,教师成为活动的操纵者,表演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表演型活动按活动方式不同分为编演历史剧、讲故事、学生授课、知识竞赛等几种形式。

2.操作型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力是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种重要学习能力。作为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历史,除了人物、场面形象外,它还包括景物、文物形象。在历史活动之初,这些形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事过境迁,物毁人亡,原有的历史形象已在时空中消失,不再重现。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困难,但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优势。正因为历史过程的不可再现性,而初中学生又具有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的特点,所以操作型活动就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3.探究型活动

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记住一个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复教材和教师对历史的叙述,成为一个“知识接受器”。历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再到对历史进行思考,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分析,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协作探讨,亲历整个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既能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与方法,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探究型活动正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形式。

在三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中,表演型活动和操作型活动更注重教师在活动准备环节中的指导,呈现的是师生的互动;活动过程则主要是学生独立地完成任务,呈现得更多的是生生互动。探究型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开展都呈现出师生、生生互动的交融。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尊重,师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辩”或“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既有掌握知识的快乐又体会到知识探究过程的不易。

参考文献:

[1] 肖卫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分析[J].安徽教育,

2004,(1).

[2] 陈渝.浅谈历史活动课的重要性——由初一历史活动课的

开展所想到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5).

[3] 陳惠,历史活动课方案的设计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

报,2005,(6).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历史教学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