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2009-10-15 03:38艾小平卢再玛
职业时空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职院校体育

艾小平 吴 琳 卢再玛

摘要:探讨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提出了把体育思想融入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措施,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和实效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更多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传统的中专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新的高职管理理念,并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学生管理中始终要注重教育观的和谐,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奉献的意识。以下就体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遇到的挑战

1.网络时代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如今,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网络一方面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网络上的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冲击着学校的教育阵地,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有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上课用手机上网聊天,这些都给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2.学生心理教育问题

现在民办大学生均是80后及90后的青年。在他们身上,具有上一代缺少的优点,如有创新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挑战叛逆性强,不听天由命,在人际关系上乐于交际,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向往建立积极的人生观等。同时,心理上又相对脆弱,不能经受挫折,意志薄弱,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容易情绪化等等。高职院校学生这些心理上的问题正是现在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因素。

3.学生社会交往问题

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在价值标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语言和习俗上都有较大差异。同时,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因学习原因,导致性格内向、郁郁寡欢,缺乏与人交往的自信,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就会造成困惑,引起心理失衡,自卑、孤独、恐惧等问题,久而久之,易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这些均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障碍。

二、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作用

1.体育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育课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活动的。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它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为一体,具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复合性。

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实践性比较明显。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大部分是“纸上谈兵”,而是“寓教于动”,课内外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调整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另外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减少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戒除网瘾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体育竞赛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育竞赛是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进行的个人的或集体间的体力、智力、技巧的较量,其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如观看比赛,每当运动员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终于获胜的片刻,许多同学都会呐喊、鼓掌、感动不已。因此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下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往。通过参加比赛可以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参加体育比赛得到转移,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而且能培养学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

正是因为这样,无论是从事体育运动还是观看体育比赛,都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公正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净化和优化竞争环境,为校园内各式各样的其它竞争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示范。

3.体育社团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育社团是学生在共同的体育爱好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是随着社会进步,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及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加强而逐步建立和壮大起来的,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产物,具有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特色。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种类众多的学生体育社团,大学生通过社团文化这个舞台,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并与社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与协调,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在各种文化冲击和多元的文化选择中,大多具有求新、求异、敢于追求、勇于探索的特点。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部分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影响,譬如,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文凭考试压力、就业难等原因致使有的学生形成心理障碍而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谈恋受,耽误了学业,影响身心健康。体育社团的广泛开展,为学生的健身、娱乐、交流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增加学生抵制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

4.课余体育活动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课外体育活动不但给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理论及实践的运用过程,而且在这种运用过程中,其本身也会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如学校体育风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等,对受教育者进行显性或隐性教育。

如小型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胜不骄败不馁的素养。班级乃至全校统一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各种身体练习可以培养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积极进取等思想意志品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以体育这种高尚健康的方式来充实大学生的余暇时间,可以使他们远离黄、赌、毒等不良嗜好,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用体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体育在民办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重视体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管理制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办学的层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切实为民办学校的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着想。

2.改革体育教学和体育评分体系。高校体育课以它固有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因此,高职院校需保证体育课程教学的正常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课程,建立必修、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3.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对体育的认识,掌握体育在学生心理健康、个性特征方面的育人作用。将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要求,使他们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减轻管理的难度和压力。

4.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定期举办体育竞赛,加强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每学期因举办体育节竞赛活动,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得到较充分的展示。在活动举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集体和团队精神的教育,使他们能受到一次良好的集体主义教育。

5.体育社团方面。创建各种学生体育社团,加强、完善学校对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加大社团体育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大学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环境。

6.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体育制度建设,把学生吸引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为学校的稳定、学生进步、扩大学校的良好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艳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

国科技信息,2006,(14).

[2] 詹泽群.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心理学

杂志,2007,(9).

[3] 许兴旺.论高校体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合肥学院

学报,2007,(5).

[4] 史国生.論校园体能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

育文化导刊,2003,(10).

[5] 韩凤芝,陈士群.论体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

作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6] 莫美华.体育课对大学生个性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4,

(1).

[7] 陶战波.体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8] 谭红.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

院学报,2004,3(2).

[9] 罗林.我国高校实施休闲体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

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10] 刘中玉.体育锻炼对情绪的积极影响[J].新乡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职院校体育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