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 王艳戎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从过去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实行“双证制”教育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同时具有学历证书(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更好地使职业技能鉴定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地衔接,我院将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与中级制图员技能鉴定工作同步开展,将技能鉴定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在2004级、2005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小范围试点后,在2006级、200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全面推开。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程意识。
制图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解读
制图员是指使用绘图仪器、设备,根据工程或产品的设计方案、草图和技术性说明,绘制其正图(原图)、底图及其他技术图样的人员。制图员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手指灵活、色觉正常。制图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以制图员国家标准为考核要求的。
(一)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简介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1996年颁布《制图员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试行)》,1997年颁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制图员)》考核大纲,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2002年2月颁布了新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图员》。该标准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暂未设高级技师这一级别。制图员考试开始于1999年,2000年起每年考试两次,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全国制图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
我院中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于2005年起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以后逐渐推广至其他的机械类专业。到目前为止,共有200余名学生参加考试,通过率达100%。
(二)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要求
制图员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绘图(手绘、机绘)和读图的能力。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考核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方面:(1)制图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标准制图的基本知识、绘图仪器及工具的使用与维护知识;(2)投影法基本知识,包括投影法的概念、工程常用的投影法知识;(3)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硬件的构成原理、计算机绘图的软件类型;(4)专业图样基本知识;(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包括劳动法相关知识、技术制图标准。
基本技能对不同等级有不同要求,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机械类专业中级制图员考核的基本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见表1。
(三)考核要点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制图员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了规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知识点的比重见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中级制图员技能鉴定的考核重点在绘制二维、三视图和三维轴测图,要求学生在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和投影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形体的视图表达方式的训练,强调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技能操作方面,计算机绘图所占比重较大,应加强学生计算机绘图技能的训练,从而确保学生能顺利通过制图员考试。
高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整合实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院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对课程进行全面整合,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在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技术学院)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前提下,结合用人单位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将原来的机械制图、AutoCAD及其应用、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零件测绘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几门重要的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综合课程——机械制图与设计。该系列课程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力求达到建立以知识应用为目的、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讲解机械制图基础,第二阶段讲解机械组成概论、零件构形设计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同步进行制图测绘实训;第三阶段讲解机械零件设计;第四阶段讲解常用机构分析与设计,同步进行中级制图员考核。最后,通过机械传动课程设计对整个系列课程进行综合应用。
整合后的课程在我院2004级、2005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小范围试点,在2006级、200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全面推开。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切实可行,成效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将制图员技能鉴定内容融入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
为了更好使职业技能鉴定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同时也为了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我们将制图员技能鉴定内容融入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涵盖制图员职业标准中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
(一)制定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
以中级制图员国家标准为基础,对国家职业标准和规范规定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要求进行详尽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原则是“理论从简,强化实践”。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把相应的岗位技能培养和考核纳入教学计划,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专业的具体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分阶段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每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均经过学院组织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带头人的反复讨论、修改、通过后实施。学院坚持每年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调整,确保教学培养目标始终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后的教学大纲通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特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的核心。
(二)将知识点分解至各阶段
根据国家中级制图员考核标准,我院将制图员考核内容分解到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各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讲解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原理、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轴测图的绘制及计算机绘图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学中,制图基础知识既抽象又难以理解,故不作深入讲解,以够用为原则;而组合体部分主要以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模型库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打基础;轴测图部分主要训练学生手工绘制轴测图的能力;而计算机绘图部分则简单介绍用AutoCAD绘图的基本方法,重点放在应用训练上,要求学生以CAD为绘图工具进行三视图的绘制。第二阶段讲解标准件的画法及计算机绘图的应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手绘和用计算机绘制标准件的能力。第三阶段讲解零件图及装配图知识。零件图的绘制和识读是制图员考核的难点,是对机械制图知识的综合应用,这部分教学以多练为主,让学生通过多看、多练达到能读懂零件图的目的。第四阶段进行制图员考核。
(三)强化计算机绘图能力
计算机绘图在中级制图员考核的技能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将AutoCAD与传统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有机融合,构建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教学平台。强调AutoCAD的工具作用,适当精简尺规作图方法的训练,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的训练始终贯穿整个系列课程。在第一阶段,用10学时集中讲解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辅助工具、编辑命令、图层管理命令等,并安排20学时的课外上机,着力训练基于AutoCAD平台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为第二至第四阶段应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打下基础。在第二至第四阶段,强调AutoCAD的应用,每个阶段安排10学时的课外上机时间。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强化计算机绘图能力的目的。
(四)通过课程设计训练综合技能
课程设计是通过设计实训,使学生把机械基础知识有机地统一到设计实训中,使学生看到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绘图能力,查阅国家标准、设计手册、图表的能力,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的能力,加深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从而使学生综合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效果与启示
实践表明,将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并将中级制图员技能考核融入课程体系中,成效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考试成绩
将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并与中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不仅压缩了学时,为新课程的开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考试成绩及中级制图员考核通过情况来看,成效显著。
以我院2006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考试情况为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从整个卷面来看,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题目,如读零件图、机构设计等,学生失分率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专业学生,说明在新课程体系下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制图员考核通过率达100%。
(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环节。新的课程体系将机械基础类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分阶段进行教学,并将中级制图员考核融入其中,在各阶段教学上均突出“应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较浓的工程氛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工程应用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全面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案例化教学法,从而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就2004级、2005级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普遍较好。通常毕业设计中都会涉及图形绘制,机电专业学生在绘图时能正确选择视图表达方式,所绘视图正确、清晰,在尺寸标注方面,能正确选择尺寸基准,按规范标出尺寸,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正确选择材料、确定热处理方式、标注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这说明,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学生的绘图能力、机械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查阅资料能力等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三)应聘及就业后反馈
“以就业为导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该课程体系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对课程的优化重组。就机电专业2004级、2005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2004级学生已全部进入工作岗位,用人企业认为我校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普遍受到企业的好评。2005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大部分通过“双选会”落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就业(签约)率达100%。
(四)启示
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同步开展制图员技能鉴定,要求学生在完成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必须获得中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收到了以考促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卢德友.高职教育中制图“两课”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14(5).
[3]周楠,史艳红.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何兵,车林仙,易建,等.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5]万金保,魏宣燕.高职高专教育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6.
作者简介:
李洁(1973—),女,四川泸州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和机械CAD。
王艳戎(1970—),女,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和机械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