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梅 郑文玉
《工程力学》课程考核现状及问题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多少年来一直采用平时成绩(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80%)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教务处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笔试,这种“一卷定音”的考试方式,不可能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缺少对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一张试卷包容不了课程目标要求用一份试卷评价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合格与否,具有偶然性和局限性。一份标准化试卷不能完全包容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难以反映学生应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简单的计算问题,学生针对题型特点,通过死记硬背、教条地套用例题模仿计算等简单的学习方法,就能应付考试,但仅凭这份试卷确定的成绩,反映不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素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凭试卷成绩区分学生优劣,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伤害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一次考试反映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工程力学》多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并且通常是课程结束后组织唯一的一次考试,由这一次卷面考试的成绩分数确定学生本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法过分单一,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使得记忆力强,善于生搬硬套成为考试成功的关键要素,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学习,但考后就忘的问题。这种考试方法重视共性,强调统一,扼杀特长,制约创新,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使踏实、认真、务实的学生心理失衡。
一人评价确定不了学生的优劣《工程力学》考核结果通常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由任课教师综合评定,没有互评、测评的空间。这造成最终分数不能客观反映学生能力的问题,助长了部分学生拉关系的风气,使一些学生对教师的终结成绩不服。
综上所述,过去的考核方法是终结判定性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忽略了课程学习过程的价值。因此,改革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工程力学》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
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是基于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实施的特征之上的。《工程力学》作为采煤技术、矿山机电、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考核的改革过程中,我院通过认真分析课程特点和专业岗位职业与课程相关的能力目标,一改过去的标准化试卷格式和“一卷定音”的考试方法,实施考核标准多元化,按能力目标要求,制定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等评价标准,实施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参与的多员化评价方案,采取多种考试方法,使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具体措施如下:
明确《工程力学》课程的能力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按照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课程研究,明确了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调研《工程力学》与本专业岗位关系的能力;简化工程结构为力学模型的能力;进行简单结构受力分析的能力;对工程实际中遇到的结构进行分类的能力;画内力图、确定杆件危险截面的能力;计算工程结构未知力杆件强度、刚度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综合问题的能力;万能材料实验机的使用能力、测定给定材料力学性能的能力;专业外语能力(常用词汇的识别)。围绕《工程力学》课程的能力目标进行分析归类,得出课程实施完成之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大概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计算、实践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诸方面,依此基本特征,确定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方法的设计《工程力学》属于知识理论型的课程,主要选用量化评价方法,考核方式按照课程实施特点和能力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笔试、调研报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口试,具体考核设计见下表: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考核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入学成绩高、相对基础好的采煤技术与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4个班级作为改革试点,并将每个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拔一名小组长,按照学习委员、小组长共同负责的原则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考评活动。同时组织专门教师、实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工程力学》考核内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及办法,共同研究考核方式,并不断修改完善阶段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个阶段的测评中加以纠正。除笔试考试外,其他三个考核项目均提前给各组学生布置题目,确定考试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针对考试项目调研、查资料做好准备。一般利用部分上课时间或课后约定的时间,以事先布置的考核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四大考核项目采用内容、方式、评价途径多元化的考核,采用百分制与五级制的评定成绩办法,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与百分制的对应关系进行成绩置换,按笔试占30%,基本技能占30%,实践能力占20%,关键能力占20%计算分值权重,最终确定学生本课程的终结成绩。
从《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改革的试行情况来看,这样的考核形式更科学、更客观、更全面,能较为真实地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状况,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及格率也远远高于传统的考核模式。另外,任课教师通过参与课程考核全过程,也能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但是,由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还不够深入,本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罗星海.高职公共课考试考核中的问题与对策[J].交通职业教育,2006,(7).
作者简介:
张晓梅(1960—),女,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力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