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刚 吴建平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相关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作型人才。然而,目前中职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状况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类型不能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影响到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内容未突出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课程教学方式未能兼顾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其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要以作为中心。针对上述问题,以“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进行中职课程改革,对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中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应用“教学做合一”理论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对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探讨。
以“事”为导向,进行课程类型设计
陶行知提出的“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其中的“事”是指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这段话可理解为:学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就学习什么样的课程。因此,中职课程改革首先应以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进行课程类型设计。
中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为:坝工模板工、坝工钢筋工和坝工混凝土工,所从事的工作分别涉及水电工程中的模板工艺、钢筋工艺和混凝土工艺等。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类型主要按照单一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进行设计,所培养的毕业生通常只能从事某一种职业岗位工作。随着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水电行业对生产一线操作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以前只需胜任某一种职业岗位工作,转变为需能胜任多种职业岗位工作。显然,传统的课程类型已不能适应行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在课程改革中,应以水电行业多种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进行课程类型设计,重点是进行综合型课程设计。
所谓综合型课程,是指包含两种以上学科或两种以上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综合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一门课的教学,可培养学生从事多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中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应以职业技术类课程的改革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型课程设计。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将从事坝工模板工、坝工钢筋工、坝工混凝土工等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整合,形成一门综合型职业技术课程——《水工工艺基础》。这门课程,按不同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划分为模板工艺基础、钢筋工艺基础、混凝土工艺基础等3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模块,即可掌握一种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水工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基本掌握水电行业几种主要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为他们将来胜任多个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以“行”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构建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源于他本人提出的“行—知—行”认识观。所谓“行”是指实践,“知”是指认识,这一观点强调了“知”来源于“行”,即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结合中职的课程改革,就是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构建。
中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技术类课程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十分密切,对实践教学有较高的要求。但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有所忽略,从而难以满足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在《水工工艺基础》课程内容时,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传统的内容体系进行改革。一是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比重,即对各工艺模块中有关原理分析、设计计算等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同时增加相关工艺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等实践教学内容。二是将各工艺模块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交叉编排,以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进行。
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
以“做”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创新
“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质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所谓“做”是指动手操作;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示范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则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实际上,中职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对于动手操作类教学项目,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因此,以“做”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中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车间作课堂——在“做”中教
传统的职业技术课教学,大多是在教室内以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教师通过示范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水工工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首先是把车间作为课堂,将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都安排在水工实训车间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授某种工艺的知识与技能,边利用车间的设备进行示范操作,实现了在“做”中教。例如,在进行“钢筋加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参照实物向学生讲授各种钢筋加工机械的性能、原理、适用范围等,然后边讲解各种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边进行示范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操作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启发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强烈希望自己动手操作。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指导学生操作,即可使学生掌握钢筋加工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当项目——在“做”中学
《水工工艺基础》在教学方式上的另一项创新,就是将生产任务当作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具体做法是,结合学校的基建、维修工程或模拟某工程中的生产任务,将任务的内容及要求设计成教学项目,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一种或几种工艺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水工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曾模拟某水电站厂房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任务,设计了一个贯穿于模板工艺基础、钢筋工艺基础和混凝土工艺基础三个模块的教学项目。在向学生提供了图纸资料并交代完成任务的要求后,学生即根据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工艺流程,循序完成模板安装与拆除、钢筋加工与绑扎、混凝土制备与浇筑等工艺项目,最终制作出了符合工程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在梁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习潜能和协作精神,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相关工艺的知识及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指导中职课程改革,其思路可行,且效果良好。改革后的课程,在总体上更能体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更加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和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践证明,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指导中职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显著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沈德鑫.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
[3]徐佳,刘伟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矛盾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6).
作者简介:
顾志刚(1953—),男,浙江镇海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