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德远
亲情教育是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主要内容的,把亲情、友情教育融为一体的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在高中生中开展“亲情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学生身心协调的全面发展。
一、提出亲情教育的背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只有爱父母,才能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
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心理特点上独立性与逆反心理并存,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市场经济对道德观念的冲击,导致近年来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被代沟所取代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据中新网调查发现,约有七成的中学生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隔膜,有六成感到子女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淡化;据某中学生情感状况调查,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
学生是以家庭和学校为主要生活场所的血肉丰满的个体,调查表明生活在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中的学生往往有良好的学业表现,而与家长缺乏沟通甚至矛盾重重的学生则很难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就这一点说,在高中开展亲情教育不仅有助于塑造新时代青年健全的人格,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家庭,更能潜移默化地提高高考成绩,可谓一举两得。
案例: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一个体会:最怕班里有“问题学生”。我班男生小刘,上课睡觉,成绩倒数,他有很多外班外校的朋友,还因为参与打架事件受到留校查看处分。通过和他妈妈的沟通我发现,小刘的父母工作很忙,除了问问成绩很少关心他,他与父亲一说话就吵架,渐渐地父子俩彼此不说话了。我班女生小茜,因为早恋问题和母亲关系很僵,本来成绩不错的她大受影响,成绩急剧下滑,伤心的母亲给我打电话求助,希望缓和跟女儿的关系,得到女儿的理解。
经过侧面了解,我发现班里像这样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不是个别现象,有叛逆型、冷漠型、惧怕型等等。而这恰恰是导致这些学生行为和成绩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往往使得男生爱呼朋唤友、女生则容易陷入早恋。
以这两名学生为典型,我和学生设计了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班会——“懂你”。其中一个环节是播放录音“家长的心声”。当主持人说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刘父亲想对他说的话”时,不知情的小刘先是很惊讶,然后马上捂着耳朵趴在课桌上,在录音中他的父亲诚恳地向他道歉,并对他说出了当面不曾说出的爱。这些话捂着耳朵的小刘都听到了。多才多艺的女生小茜被特意安排表演诗朗诵《母亲》,在表演中她反观自己,有所感悟,眼中渐渐有了泪光。班会还设计了歌伴舞、亲情宣誓等内容,师生们都沉浸在温馨温暖的情感中。
这次班会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使这两名学生重新感悟到了亲情的温暖,其他学生也很受触动。班会过后,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同学间的气氛更加融洽了。
二、亲情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学校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有责任建立交流平台,做家长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培养出学业优良且身心健康的学生。南方许多学校早在2006年就开始把亲情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四川省南充市第八中学提出要让学生“既德才兼备又情爱丰盈”的培养目标;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开发了亲情教育的校本课程。
相比之下,目前我区高中德育教育中亲情教育的内容可谓是一项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考的压力使得学校教育“重智轻德”。而德育又以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亲情教育基本不涉及。偶尔语文课本中有涉及亲情教育的课文又被知识目标所替代。即使有个别老师和学校对亲情教育有所察觉,试图搞一些活动来补救,但终究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很多学校高一还搞几次主题班会,一升入高二班会就形同虚设,成为各个高考科目老师抢占的地盘。
这种仅关注高考成绩的教育短视行为有悖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有悖于应有的教育之义。
三、实施亲情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开展主题活动
以“感恩”、“孝敬”、“真情”、“关爱”等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唱亲情歌曲、看亲情电影、讲亲情故事、吟亲情诗歌等。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板报等形式感染学生,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震撼。活动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2.进行学科渗透
任何学科教育都是文化知识教育和学生道德培养教育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更是渗透亲情教育的绝佳媒介。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学生能体会到深沉博大的母爱。
3.实施亲情行动
学校的亲情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如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与父母互换角色,体会父母持家不易。还可开发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亲情教育资源,如在春节、中秋节时感悟合家团圆的幸福,在重阳节重温我国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清明节缅怀去世的亲人,了解家族历史等等。由西方渐入我国的父亲节、母亲节也是开展亲情教育的好契机。
4.争取家校配合
亲情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三方互动,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应利用校信通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比如学校布置亲情作业“一封家书”,要及时通知家长,说明活动的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否则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家长收到孩子的信可能会感到莫名奇妙,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亲情教育还应考虑“校情”、“班情”,因地制宜。有的班级单亲家庭学生较多,应多教育这些学生以宽容之心理解父母;有的学校地处旧城区,下岗工人子弟多,应教育学生多体谅父母的艰辛。
5.形成校园文化
为避免亲情教育流于形式、走过场,老师要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学校要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触、有体会、有收获。老师要及时将经验写成材料,学校可以适时征集整理成册,还可以编印亲情教育读本,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亲情教育具有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它是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从亲情教育入手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和谐社会,这是新时代德育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