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菊
摘要: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广大语文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擅长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兴趣,亲近生活,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高中作文 阅读 生活 批改方法
长期以来,写作成了困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作为学生生源差,教学条件一般的普通高中更是如此。如何才能使普通高中作文教学走出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本人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谨供各位同仁参考研究。
一、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是吸纳与倾吐的关系,无法设想只写不读会导致学生怎样的贫乏与苍白的作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充满趣味的阅读对发展其写作能力,远胜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另外,建立在持续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练笔,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驭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的功效。而且,这一“读”一“写”相结合的积累,可以奠定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对于应付作文统考也将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二、激发情趣,注重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作文题库的方法,不失为一条简捷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其操作程序如下:首先,异质分组,提供备选题目。将全班学生按照合作学习原则,异质组合,组内充分合作,在协商的基础上提供若干备选题目,每个题目附上200字的简要说明,阐述出题理由、根据以及写作思路。其次,全班筛选。各小组所提供的备选题目都要经过全班的讨论、质询,获得90%以上的满意率方可入选。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题库。教师将所有入选的作文题目,分类整理后印发给全班学生,学生每学期可以从中自由挑选题目进行习作,最后动态滚动。即每个学期都对作文题库进行滚动式更新,筛旧增新,激发全班学生竞选题目的活力。以后,教师再装订成册,这就建立了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心灵徜徉在这座以自己青春的热情和智慧营造起来的“精神家园”里,感受着无比亲切、熟悉的生命气息,心中时时涌起写作的热情和灵性冲动,试问:这样的“零距离”写作不就是一种享受吗?所谓“人”“文”合一何愁达不到完美的实现呢?
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感情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 、“发现生活”。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引导学生投入生活之海,任其畅游。需要强调的是,林林总总的“生活”,写作主体所感觉到了的“事相”,主要是与其心灵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其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所谓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换言之,只有找到了写作主体与生活的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孙先生还认为:“本来,孩子都有自己并不一定与流行的标准化模式相同的初始观感,这应该是最为宝贵的,只要经过几个层次的转折就可能上升到更新、更具开阔视野的高度。教师本该引导青少年贴近这种独特的初始观感。”教师应尊重并珍惜学生这种原初的感受(这是最富个性色彩的精神现象,有可能升华为创造力)。让学生的心灵如同“建构”课堂知识那样去建构客体生活,这样自我与生活才能合二为一。因此,所谓通过作文去表现生活,最终就是通过作文去表现真实的自我。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四、放手师评,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呼唤“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时代语文教学界的响亮口号。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可见,放手师评迫在眉睫。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概莫能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作文自改模式可供参考和借鉴。其操作程序大致如下:
首先,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与要求。其次,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技术指导,规定运用统一的批改符号。第三,组织学生实际运作。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很多(如时间冷却法、交换批改法、集体评改法、定点修改法、示范修改法等等),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第四,由教师从全班同学荐评的优秀习作中选出若干篇,交由作者在课堂上朗读,全体同学共同赏析,教师扮演一个主持人和协调者的角色,其当堂口头点评贵在精简、一语到位。这样的评改效率高、情趣浓,又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普通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普通高中作文教学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