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

2009-10-12 09:51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因式内角体积

韩 颖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使之得以保持。”那么在现在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靠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学生,为了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还要愉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观念,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去感染学生。

1.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或实例吸引学生。教师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吸引住学生,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

记得笔者在讲解“二次函数求值域”的那堂课时,曾经对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可以不吃饭,也可以不睡觉,但是你不能出门不穿衣服。”学生立刻哄堂大笑。他们也在猜测老师究竟要说什么,所有人都集中精力等着听下面要说的话。笔者接着说:“如果这堂课你学不好就等于生活中你出门不穿衣服。”

笔者发现在继续讲新课时,学生们眼睛都亮了,他们也很好奇:“究竟什么知识会这么重要?”那堂课就因为这一句话效果出奇的好。

恰当的实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有个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提取公因式这个数学变形的方法,他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特别爱看足球,他养了很多小狗,分别取名叫小中、小国、小必、小胜。邻居家问他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他说:“你看,把名字连在一起,提取公因式,不就是‘中国必胜嘛!。”大家这才明白,都呵呵的笑起来!这个故事学生们一听就明白。笔者想,就算学生会忘掉所有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忘记有关“提取公因式”的知识要点了。

2.用好玩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游戏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点笔者体会颇深。在上“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复习课时,笔者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效果就有明显的差异。

一种是先归纳总结知识点,再用典型例题进行讲解,整堂课都是在笔者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虽然也达到复习的目的,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效果并不理想。

另一种笔者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之中:笔者把学生分成了四组,把知识点和所讲例题都改成问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并且给出分值,最后统计得分,按照得分的不同去布置作业,得分高的组作业相对少一些,整堂课中几乎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情绪异常高涨,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融入游戏对于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对于X=2代表一条直线学生不易理解,那么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可用教室里某一行作为X轴,某一列作为Y轴,所有学生的位置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而让行数为2的学生站起来,既直观又深刻。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也就用游戏轻松地解决了,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省时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创设有意思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有意思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迪思维,足以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求圆锥体体积”一节中,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今天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此时学生表情漠然,反应一般。师:“现在有一个圆锥形容器,我们怎样测出它的体积呢?”生:“我们可以倒入水,再测水的体积。”师:“那如果是个圆锥形铁块呢?” 生:“那把它熔成长方体再测体积,或者放进装水的量筒中,通过测溢出的水的体积来测铁块的体积。” 学生并没有觉得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的必要性,觉得用已有的知识足已能解决问题。师:“那如果是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呢。” 此时学生觉得无法解决,遇到困难,也就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节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反映,设置层层具有挑战性的情景中,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最后使学生主动地要学习新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4.让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

如初学立体几何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的能力,平面上绘出的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其空间形式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这样一来,学生很难想象其真实情况,这便给学生认识立体几何图形增加了困难。而应用多媒体将图形动起来,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立体几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其实如果不具备条件,用立体的实物展示也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

5.可用精彩的问题设置来吸引学生。好的提问方式要能“一‘问激起千层浪”,“吹皱一池春水”,能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②是怎样知道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的?③N边形有几个顶点?④几个内角?⑤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求呢?⑥如何“转化”呢?⑦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来做?在老师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中,学生没有一丝一毫地分心,他们也会在紧锣密鼓的提问中轻松地感受求知的快乐。

猜你喜欢
公因式内角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谈拟柱体的体积
多项式整除及最大公因式理论整理与探究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谁的体积大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因式分解三步曲
帮你梳理“分解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