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英美澳大众化电视节目形态

2009-10-12 07:15
教师·下 2009年8期
关键词:美国澳大利亚英国

罗 琦 吴 琼 周 游

摘要:本文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三个西方国家大众化电视节目形态进行了逐一分析:英国创造了许多新的节目类型,并且推动了世界电视的不断翻新;美国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从谈话节目中可见一斑,季播节目带来了美国电视节目的变革;澳大利亚大众化节目反映新移民心态,其观众参与性增强。笔者对以上西方国家的电视节目作了调整与分析,希望可为我国电视节目运作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大众化电视节目

电视的职能从根本上说包括两类,即传播与娱乐。新闻节目注重的是信息的传播;娱乐节目则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调动大众参与,以形成娱乐氛围的一类节目。因此,从广义上说,绝大多数的电视节目都具有娱乐性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娱乐节目变得日益全球化。1967年,甲壳虫乐队的代表作《你的全部需要是爱》在全球直播,跨国界的娱乐节目使地球村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目前,娱乐节目的最新发展趋势是日益向大众化、平民化靠近,大众化节目的特征是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满足普通人的兴趣。尽管一些评论家认为大众化节目日益变得“低俗、空洞”,反映了人们“贪婪、好斗”的一面,但是却受到普通观众的热烈欢迎。

一、英国:创新节目引来诸多看点

英国作为最早成立公共电视系统的国家,长期以来,凭借着BBC的影响力在全球公共电视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传统上,娱乐电视在BBC的节目单中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商业电视在英国的兴起,大众化电视节目迅速发展,竞争的加剧正在不断改变英国电视的保守风格和激发该国电视人不断创新和求新的欲望,促使他们不断开发和引进新的电视节目形态。

1998年始创于英国的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其节目规则极为简单,只要连续回答正确15道问题,即可赢得100万英镑大奖。它在英国ITV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在英国本土取得了巨大成功,占领了59%的市场份额。随后,该节目陆续在美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推出,在各国均获得了惊人的收视佳绩。紧接着,英国BBC在2000年打造的《智者为王》节目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成功地登陆65个国家,创出了极高的收视佳绩。这种大众化游戏类型的节目也受到了全球各国的效仿,目前,使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样式的国家已达上百个。

如果说电视原先是给观众一个体验虚幻的机会,那么现在的观众更希望从电视中看到真实,所以“无剧本式真人秀”已成为目前娱乐节目发展的主流。2001年10月在英国ITV首次播出的《流行偶像》(Pop Idol),是无剧本式真人秀的鼻祖。根据《流行偶像》,全世界有30个国家都制作了本土化的“偶像”节目。如《美国偶像》《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而“超女”“快男”也在中国甚至全球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并使选秀节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大众化的选秀节目在全球获得的空前成功,2004年英国BBC电视台又推出了(strictly come dancing),这是英国一档火遍全球的舞蹈节目。2007年,英国ITV的另一档选秀节目《英国达人》(Britain's Got Talent)将大众化娱乐节目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它的选秀范围不单局限于唱歌或跳舞,只要你有才能,不论特长、年纪和性别都可以来参加。正是英国电视人的创新精神,才挖掘出了电视节目中许多的“新看点”,通过反映普通大众参与游戏的过程来产生娱乐效果,创造了许多新的节目类型,并且推动了世界电视的不断翻新。

二、美国:文化背景影响季播节目

美国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是其文化的立足点之一,个人奋斗、个人成功都是“美国梦”的典型。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的大众化节目主要体现在反映私人问题和非常规人际关系的娱乐性谈话节目上。

当今美国的谈话类节目著名的有(Oprah Winfre),(David Letterman)和(Je- nny Jones),等等。美国谈话节目常以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思想为指导,因对个体的集中观照而忽略了集体的意义。美国形形色色的电视谈话节目为个体提供了一方自我展现与实现的舞台,而由个体的多样性决定内容的新奇与刺激性自然也是情理中的事了。美国最常见的谈话节目形式就是被称作“嘉宾”的普通人自愿面对主持人和全体观众,描绘他们生活中最隐私、最耸人听闻的细节,倾诉他们不为人知的思想感情。

此外,美国的电视连续剧如《绝望的主妇》《英雄》《越狱》《二十四小时》等在美国也深受观众的欢迎。这些电视连续剧走的都是精品路线,要真正完成一部高质量的精品,只能采用精益求精、长周期的创作模式;受这种创作方法的限制,节目只能采用季播方式,一周一集,每季共25集左右。这样的方式保证了节目播出长度,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节目形成连续影响力,最终形成“极品效应”。季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电视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收视习惯。对于按季播出的节目,美国电视制作人每年都会留出4个月左右的时间作为节目的空白期。这段期间,制作人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策划和准备新一季的节目,对旧的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进行新的规划,以期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关注节目的观众也可以得到一个节目收视空白期,避免产生收视疲劳而对节目形成冷淡和厌倦的情绪。

从各方面来说,季播的特色编排相当科学,考虑得比较周全。从长远来看,世界媒体正经历一场由“大众”传播向更加细化和专业化的“小众”或“窄众”传播过渡,美国电视媒体就是这场变革中的佼佼者。

三、澳大利亚:新移民文化推动大众化节目

与大多西方国家相同,澳大利亚的大众化节目颇受观众欢迎。

澳大利亚第七电视台的《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是一档由电视、电影、体育或政治明星互相搭配、共同参加的舞蹈比赛,然后由观众投票选出冠军的舞蹈比赛类节目。该节目自2004年起已播出了八季。每季直播中,每一周淘汰一对明星,第十周决出季冠军。《与星共舞》的核心精神是“认真跳舞”,明星从零开始、从最简单的舞步开始,认真练习,挑战极限。电视观众可依据明星的表现,通过短信为其评分。嘉宾也要在专业舞蹈老师的贴身教学下认真学习一支舞蹈,最终通过十轮的比赛赛出冠军组合。比赛结果由专业评委与观众投票共同决定。

《澳洲偶像》(Australia Idol)是澳大利亚第十电视台的一档颇受观众欢迎的大众化选秀节目。任何爱好唱歌的人都可以参加该节目的海选。先参加各州大型城市或首府举行的海选,最后选拔出12个人参加全国决选。每季节目都要历时三个多月。电视、网络和手机,传送了全方面的“偶像”日常生活,使成千上万的偶像迷能24小时了解“偶像”的一举一动。

大众化节目使澳大利亚的观众参与性增强。过去的电视传播一直是单向传播,甚至在互动性方面,电视与直播广播相比,都显得相当被动,观众难以参与互动。目前,媒体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包括媒体向综合媒体转换、向个人媒体转换、向双向性媒体转换和向商品特性转换。大众化节目的商品特性使观众具备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新移民的不断涌入,当今受众已不愿再听编导强行灌输的观点,而要求从真实的生活场景、新闻现场里自己去理解蕴藏其中的意义和信息。大众化的节目恰恰能够为观众提供由形象、声音、环境氛围和心理情绪所组成的全方位的信息,使他们有足够的信任、足够的自由度去观察和思考,最大限度满足各民族、各种族观众的要求。

四、逐渐起步的我国大众化电视节目

中国的大众化电视节目起步较晚,众多电视台缺乏创新意识且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品牌。“超女”掀起风潮后,很快被指出是抄袭了美国电视节目《美国偶像》,于是观众才发现原来电视节目还可以从英美舶来。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目前活跃在荧屏上的很多节目都是克隆而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变形记》《我是冠军》《名声大震》,上海卫视的《舞林大会》以及央视的《非常6+1》《开心辞典》《幸运52》等,均属克隆。另外,湖南卫视新推出的《挑战麦克风》《智勇大冲关》等节目,也是克隆自英国和荷兰的电视节目。湖南卫视打造了中国最具活力的娱乐品牌。其品牌不仅仅体现在栏目上,同时也体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上。如果说湖南卫视的节目可以模仿,那么对于其他卫视来说要学习湖南卫视电视节目的模式还有很多路要走。近年来,尤其在2006年,湖南卫视已经出现发展上的疲惫,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山东卫视等都将会对湖南卫视产生威胁。湖南卫视也正在快速地扩张产业领地,试图突破卫视单一平台。

中国大众化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借鉴国外电视较为完善的运作模式,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更快地找到发展的捷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电视制作者的创造才能,创造出一批迎合中国观众口味的优秀作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电视业竞争过程中创新发展,迅速推进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

五、结语

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开始趋于平淡化,心灵的交流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环境中,电视已成为美国观众最好的伙伴、朋友,在孤独寂寞时,与电视交流,能使人们感到温馨、轻松。由于公众对电视处于相当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所以节目对观众的情感和理性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也与绝大多数节目所呈现出来的娱乐化倾向有一定关系。从中国的国家电视体制中可以看出,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它本身特有的权威性让观众产生崇敬心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中国观众也认为电视文化强烈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商业的利益出发,西方电视业坚持以观众的兴趣为出发点,强调电视的娱乐功效,采取的是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教育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主旨,中国电视节目强调正面宣传功能,也更重视电视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各个电视台还存在盲目“克隆”的问题,缺乏创新意识且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品牌。通过中外电视媒体的对比研究,西方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在目前推进中国电视媒体品牌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Bignell,Jonathan.Big Brother:reality TV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2] Kavoori,Anandam P. Thinking television [M].New York: Peter Lang, 2008.

[3] 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 唐世鼎,黎斌.世界电视节目荟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
英国的环保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英国圣诞节
在澳大利亚骑行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