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的诊断要点与防治原则

2009-10-09 09:56张耀圣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17期
关键词:摄片脓液致病菌

张耀圣

外科感染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首先应认真询问病史和作体格检查,得出初步诊断。然后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进一步确诊。位置表浅的化脓性感染的诊断并不困难。波动感是诊断脓肿的主要依据,但应注意与血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区别。深部脓肿波动感可不明显,但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局部有压痛,可有发热与白细胞计数增加,穿刺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常月检测方法,WBC>12×109/L或<4×109/L或发现未成熟的白细胞,提示重症感染。其他化验项目如血常规、血浆蛋白、肝功能等,可根据初诊结果选择。

病原体的鉴定①取脓液或病灶渗液涂片行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分辨病菌的革兰染色性和菌体形态。②取脓液、血、尿、痰或穿刺液作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③采用其他特殊检测手段明确病因,如结核、包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内在感染的诊断。超声波检查可用以探测肝、胆、肾等的病变,还可发现胸腹腔、关节腔的积液。骨关节病变常需x线摄片,胸部病变可用x线透视或摄片。CT、MRI等可用以发现体内多种病变,诊断率较高。

外科感染的防治原则

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消灭致病菌和消除坏死组织及脓液等毒性物质,增强病人的抗病力和修复力。

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①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清洁和公共卫生,减少体表、体内病原微生物滞留。②及时正确处理各种新鲜的伤口创面,清除污染的细菌和异物,祛除血块与无活力组织,避免过多使用电灼等以减少组织创伤,正确使用引流有助于防止与减少创口感染。

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①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等。②积极治疗糖尿病、尿毒症等病症,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③及时使用有效的特异性免疫疗法,例如:防破伤风可用类毒素和抗毒素(TAT),防狂犬病可接种疫苗(RVRV)与注射免疫球蛋白(RIG)。④有明确指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对于预防医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医院内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以及诊疗工作不当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院内感染的致病菌通常比医院外的同类菌有较强的毒性和耐药性。认真实施医院卫生管理,对诊疗器械、用品、药物等严格进行消毒灭菌,杜绝微生物沾染。

在诊疗工作中,特别是施行手术、置管、注射和其他介入性操作时,严格贯彻无菌原则,防止病原菌侵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摄片脓液致病菌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MRI诊断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
浅析DR摄片应用于大批量胸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