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香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于我们职校的学生来说,或许很多时候成功会成为成功之母。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因为这些进入职校的学生由于客观及其自身的原因,普遍存在着语文学习基础差、意志力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等现象。他们在初中阶段很少体味过语文课堂上成功的喜悦,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积极性已丧失殆尽。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让他们继续在失败的阴影下度过职中三年,很可能会重创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自暴自弃,自甘落后。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这些学生去尝试成功,扬长避短,努力开展职教语文课堂成功教学。
一、强化理念,引导成功
要转变这些学生,首先教师必须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理念,要相信虽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更要相信“天生其人必有才”。深信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只要每一节课教师都对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持有热情和期望,一定会把这种情绪感染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把信心带进教室。通过实际我尝试首先从上课的第一步开始,那些日复一日固定内容和固定模式的问候也许可以用灵活多变的、富有启发性、鼓动性和教育性的口号来代替。我先拟定了一个有鼓动性的口号——我很聪明,潜力无穷。这个口号是想告诉学生,不要轻易否认自己的价值,要有自信,信心是成功的秘诀。一句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口号,无论在什么时候喊起来,总会起到振奋精神,激发情志的作用。精神振作起来,情志高亢起来,就奠定了一节课成功的基础。课前喊口号,坚持了一年多,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下内容,又如“我要努力,我要成功”,“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等等,学生一直保持着很大的热情。看似小小的一个举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因人施教,尝试成功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摸清学生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善于架梯,铺就成功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的责任在于给学生架梯、铺垫、指点。”在欣赏阅读课文时,我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学生起初感到有些难度,不知从何说起。我就会先带头讲自己所喜欢的某一段及其理由。我把它称之为“示范性导学”。比如教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这篇美文,我选择其中的“秋雨图”先进行赏析,通过叙述引导学生去感受秋雨过后,那带有泥土气息的清新空气,去倾听那悠长悠长、平平仄仄的京调,去体味作者那一缕乡愁、一缕寂寞的悲凉。然后再让学生试着去欣赏文中的其他语段,学生相对地就心中有数,举一反三,能把握住关键了。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能力独立品味文章了,也能准确把握文章了。在这一步步地不断尝试与练习中,教师进一步发现学生,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
四、“绿色”评价,鼓励成功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最渴望的东西是得到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绿色评价”,即时刻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积极的变化,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赞赏,哪怕是微小的,教师也应抓住机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都有符合其能力的成功体验,这一点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情绪愉快,信心大增,并保证课堂秩序井然,课堂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就语文来说,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平时不善于课堂作文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体育明星是那样的“下笔如有神”,写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复杂多变,写到自己的亲情时又是那样充满感情;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朗读,有的思维活跃,……只要我们潜心观察,总能找到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然后不失时机地肯定和鼓励,从而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二职教中心校校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