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地区“军事失衡”与中国应对

2009-09-30 06:18朱志为
南风窗 2009年19期
关键词:中印冷启动印军

朱志为

随着印军不断落实和推进“惩戒威慑”战略,印方同时获得了边境军事优势和“事实占有”两大砝码,迫使中国在现在和未来采取一系列战略应对措施以构建新的军事平衡。

2009年8~9月,分别隶属于解放军沈阳、兰州、济南和广州4个军区的4个陆军师(每个师的参演兵力平均都在万人左右)在总参谋部的统一部署下,拉动到本战区以外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在陌生地区与“敌人”展开对抗。七大军区中没有参演的是成都、南京和北京军区。北京军区拱卫京城,南京军区作为对台的主力军和主战场,都不会轻易将部队外调,它们的缺席可以理解。广州军区虽然承担着对台作战的重要战略任务,却也参加了此次跨区调动,可为什么成都军区偏偏缺席呢?联系8月7日重开的中印边界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以及近期印军在中印边境一线动作频频,很容易想到此次跨区调动的战略意图,即检验未来我军在中印有争议的藏南地区作战的能力。

1962年以来的军事平衡

毛泽东曾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的主要目的和意图——“要打就打出30年的和平”。不理解这句话以及这句话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那场特殊的战争。乃至后来许多人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惋惜地认为,中国当时在中印边境东段不应该撤退得那么彻底,特别是在达旺地区,如果固守达旺以南的西山口,在军事上是完全守得住的,为什么要放弃呢?

对于中国而言,1962年的战争实在是迫不得已。中国刚刚经历了3年大灾荒,在北方与苏联的关系不断恶化,东南方向正值第三次台海危机,而同为“第三世界”大国的印度此时偏偏在我藏南地区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尽可能地在争议地区设立军事据点以造成事实占有,其中某些哨所甚至设立在中国哨所的后方。印度总理尼赫鲁当时之所以冒着战争的风险推行“前进政策”,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印度情报机构的评估认为,中国在当时的局势下不会对印度的“前进政策”作出激烈反应,也不会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任何支持。

在印度国内,反对的声音来自军方。一些高级军官意识到印度尚未做好与中国进行一场战争的军事准备,但他们反对的理由也仅仅是认为印军准备不够充分,而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对双方战力的评估。于是尼赫鲁忽视掉了反对意见,任命了一些顺从的军官来取代反对开战的军官。

最后,正是由于印度对中国的缺乏了解导致了印度的惨败。当然,如果战争旷日持久,对中国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消耗,因此,默许印度在战后依然将前沿哨所推进到“麦克马洪线”,实在是不得已的对印度的安抚。通过暂时的让步,中国避开了与印度的长期纠结,因为藏南地区毕竟不是当时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边界争端,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对中国有利的进展,只能留待日后国力强盛之时再行解决。

尽管印军战后依旧回到了“麦克马洪线”,但这场战争成功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给印度造成了巨大的威慑,使得印军在后来近40年的时间内都在考虑如何防御中方在边境地区的再次进攻。40年来,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军事优势和印度对藏南地区的事实占有,两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印度陆军新战略引发军事失衡

2004年,印度陸军出台了新的军事学说,即“冷启动”作战理论。“冷启动”这个词来源于计算机行业,“冷启动”作战理论即指军队能够像计算机的冷启动一样,不需要“预热”便可短时间内完成动员、集结和战时部署,并对敌人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打击。

“冷启动”作战理论的出台,意味着印度陆军奉行了40余年的对华消极防御思想终于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主动进攻、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的积极防御思想。由于强调“先发制人”,该作战理论还具有一定的侵略性和威慑性。按照以前的“拒止威慑”战略,中印之间的战争模式应该是“中方发动进攻侵入印度领土——印方大规模集结部队反击一印方成功将中方入侵部队逐出国界线外”;而按照“冷启动”作战理论所主张的“惩戒威慑”战略,中印之间的战争模式变成了“印方发现中方入侵迹象——印方侵入中方领土并占领防御阵地——印方取得战场优势并成功粉碎中方入侵企图”。

该作战理论的提出具有相应的时代背景。印度在1990年代初进行了经济改革,经济实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印度综合国力加速上升,巴基斯坦对印度的现实安全威胁不断减弱,客观上促成印度的军事战略重心由西向东、由陆向海偏移。今年7月6日,印度财长慕克吉向人民院提交了总额为1.41万亿卢比(约合280亿美元)的2009~2010年财政年度军费预算报告,该预算较上一年度增长24%,被认为是印度自独立以来国防预算增幅最大的一次。

印度陆军“冷启动”作战理论和“惩戒威慑”战略,要求印度陆军在中印边境前沿地区维持常规军事优势。为此,印度陆军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动作频频,包括大力扩充负责边境防务的三大准军事部队和正规陆军。据《印度时报》今年3月报道,印度拟在2010年前为其中央准军事部队新征13.5万人,新组建123个营,届时中央准军事部队总兵力将达到近100万人。印度前陆军参谋长、“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邦长J·J·辛格今年6月8日向媒体披露,印度未来几年将在中印边境增加部署2个师以及炮兵、医疗、通信和工程支援部队,每个师大约2.5万~3万人。两天后的6月10日,“阿鲁纳恰尔邦”向印度国防部移交了8处前方机场的控制权。而据《印度快报》今年7月报道,印度陆军正向锡金北部地区部署重型坦克和装甲运兵车。8月新德里中印特别代表第13次会晤结束后,印军方宣布将建立沿2000公里边境线的全球卫星导航监控系统。

对印度而言,“惩戒威慑”战略是针对中国的一步先手棋。在中印战略竞争的大棋局中,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军事优势是中国的一个重量级棋子。未来一旦台湾问题得到解决,中国将极有可能腾出力量武力收复藏南地区。对于这一点,印军也有清醒的认识。据《印度斯坦时报》2009年3月报道,印度陆军3月23日~25日举行了代号为“神圣矩阵”的秘密军演,背景假想便是中国在2017年左右进攻印度。按照“惩戒威慑”战略,印军在此次秘密军演中必是先发制人攻入中国。

“惩戒威慑”战略表明,印军试图通过在中印边境地区获取常规军事优势,消除中国在陆地上的安全威胁。随着印军新战略不断落实和推进,印方同时获得了边境军事优势和“事实占有”两大砝码,中印边境的军事天平一度失衡。如何构建新的军事平衡,成了摆在中国军队面前的紧迫而现实的安全问题。

中国军队的调整应对

印军为了落实“冷启动”战略,逆裁军潮流而动,进一步扩充军队数量,大量陈兵边境,隐隐让人看到冷战的影子。另一方面,在强调军事变革的今天,增强部队的单位战斗能力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建军任务。中国陆军在不断裁减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战斗力。印度过于自信的主流战略家们似乎看不到这一点,依然相信印军最终将取得常规军事优势。实际上,在印军赤裸裸增兵边境的同时,中国军队举行了数次跨战区、多军种演练。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在西藏养活一个士兵的成本是内地的5倍以上,部署的部队越多,后勤补给的成本就越是加倍上升——中国军队没有选择在边境上与印度顶着干,而是重点演练“迅速集中跨战区的多军种兵力”,以便在特定战区构成常规军事优势,并赢得一场局部战争。

例如2008年9月,济南军区某摩步旅在海军舰炮、空海陆三军航空兵的强大火力支援掩护下,由山东半岛“跨战区”开至辽东半岛某山地,与“蓝军”部队展开了激烈对抗。这次参演的军兵种之多、作战力量要素之全,是近年来演习中少见的。济南战区之外,来自其他战区的海空军部队也直接参加了这次演习和相关保障。今年8月11日起,我军举行建军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跨越-2009”系列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机动过程中,部队除乘坐空军运输机外,还将协调动员、征用较多数量的民航客机和货机,这在中国军队演习史上还是第一次。对此,印度海军参谋长苏里什梅赫塔担忧道,中国正在打造一部“可怕的军事机器”,印军现在完全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除了适时调整军队陆上建设方向以外,在大多数军事观察家看来,中国的航母建造工程也已经开始,数量应该在2~3艘。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今年6月表示,据参与有关项目的东欧造船专家透露,中国今年将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兴建首艘航空母舰,名为“北京号”。过去,中国在是否建造航母的问题上一直十分谨慎,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核潜艇的建设上,这一方面是因为航母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十分巨大,但更主要的还在于仅仅靠建航母是无法缩小与主要战略对手美国之间的差距的。而随着印度的战略重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以及南海问题日益突出,建造航母的现实性与迫切性逐渐凸显出来。相信凭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优势,在未来数十年里,中国的国产航母可以把印度的国产航母压下去。

猜你喜欢
中印冷启动印军
1949年以来俄国(苏联)对中印边界政策演变历程
英属印度“科学边疆”扩张战略与中印边界问题东段的形成
轻型汽油车实际行驶排放试验中冷启动排放的评估
Evaluation of Arctic Sea Ice Drif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ear-surface Wind and Ocean Current in Nine CMIP6 Models from China
基于学习兴趣的冷启动推荐模型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军事技能“冷启动”式训练理念初探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