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庆
基于莞城区大校和小校、城内校与城外校教师资源差异较大,而单靠教研员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因此,要落实贯彻好新课改,提高全区学科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把突破点放在培养学科带头人上,进而借助骨干教师的力量带动全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2006年9月,莞城区成立了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小组,即由教研室牵头,把全区各校素质好、业务能力较强、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有潜力、有事业心的英语教师组织起来,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有计划的培养,使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优、影响广的骨干英语教师队伍。同时以点带面,辐射区属各校,壮大莞城英语学科带头人队伍。
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即2006年9月——2009年8月,我们要求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培训期内的发展目标,然后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同时我们也建立了莞城区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个人档案,让骨干教师们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规划,从课堂教学和理论水平两方面订出自我发展的现实目标。如运河小学王婴老师写道:“每年攻读一至两部教学专著,撰写教学笔记,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认真撰写论文,两年内争取在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有关教学的论文。”博厦小学叶老师写道:“增强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能吸收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论文的撰写水平,希望能拓宽自己的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教学。”
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内容以分组听课、评课交流为主,即每人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供小组成员研究,课后多以轻松愉快的“教研沙龙”的形式进行评课,为青年骨干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形成了一种循环跟进式的教研方式。
原认知阶段——先由一位教师自己独立完成一节课。
为了不影响老师们的正常教学,我们将骨干教师分成两组,每组8人,每次由组长主持研讨,不同组的老师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参加研讨。研讨课要求执教老师围绕自己的研究专题,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地应付,因此上课时间由老师自定,再由教研室协调。
集体诊断——课后小组教师共同研讨本节课,提出可操作改进建议。
评课时多以轻松愉快的“教研沙龙”的形式开展,骨干教师们“说设计、谈反思、议得失、解困惑”。先由执教老师进行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通过教学设计去实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少?实际的教学行为与最初的设计有多大的改变?成功了吗?还有哪些不足与困惑?等等。评课时老师则要结合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细化分析。最初开展活动时,教研员一般抛砖引玉,首先发言,引导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和习得的教学理论去赏、去评,让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切磋,分享教研心得。
新设计阶段——上课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反思教学设计,进行改进。
评议后,再由执教老师写出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学中的问题发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学现实与课程设计的矛盾和冲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的遗憾,师生关系,个人成长。让教师多立场、多角度、多侧面地记叙教学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新行为阶段——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后,再次进行实施,请小组成员继续观摩,研讨。
教学设计反思之后,要求执教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改进,继续完善教学设计,再次进行实施,学习小组继续观摩、研讨。
此外,莞城教研室每年都为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小组成员提供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并邀请了全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郝建平、李静纯、吴悦心老师亲临指导,不仅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还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听讲座,谈收获,写心得,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怎样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每位培训对象,我们还提出读书、撰写论文的要求,承担上课、培养徒弟、进行课题研究的义务,多种途径地促使他们迅速提升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领头羊,带动和辐射莞城小学英语教师群体的研训活动。
这种跟踪式听课、评课的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师分析、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迅速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收效快、效果好,骨干教师们在互助与交流中快速成长,逐渐成为学校教学教研的生力军,壮大了学科带头人队伍,为实现莞城区“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教研目标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东莞市莞城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