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祥
摘要:目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使我国拥有持续的创新人才资源,必须从小抓起,从素质教育的各个学科抓起。要学生会创新,就得会质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
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营造学习氛围和创设适宜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不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心中有了质疑,才会促使他们向老师质疑,以解心中疑团,获取新知识。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过程中,引导其质疑,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老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学生已习惯于被动的无条件的接受知识,也不敢向老师、课本质疑。因此,我们认为想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要善于创设情境,巧设疑难,引发动机,使学生心愤愤,口非非,唤起求知的欲望。
高质量的“疑”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能使学生想起来乐趣无穷。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随意画出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接着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议论纷纷,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的学生,也和同桌议论起来,老师没有 度量过,为什么会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来呢?
这样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设置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 他 们主动参与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境况,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在教学的设计中,对学生的质疑要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 问、好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所以教师首先做好示范,教给质疑的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先为学生示范质疑:“角的度数应该怎样量?用什么量?用什么做单位?”这样从教给方法入手,为学生质疑打好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又可以做到言传身教。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质疑点。
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实践中等。第三,在关键时刻扶一把、送一 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颖有思维有价值,还要让学生明 确 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主动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学生质疑的培养不是一节课、一个例题就能解决的,它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学生质疑的舞台,让他们在似是而非的辨别中得到提高。同时巧妙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小组的练习中辨别错误,提高思维辨析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了“方程的解”后,我出了一些判断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判断。其中做一题是:方程6X+6=18的解是2。全班44人竟有40 人认为对,约占90%。于是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出方程的解的书写方面,引起了全班学生的质疑。最后,经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是以一个等式的形式出示,这是与算术里得数表示相异的重要特征。
所以正确的说法是:X=2是方程6X+6=18的解。我还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比、学、帮、超的良好风气,使学生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从而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四、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会提出疑问,“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 程 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喜欢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 导,让学生从“敢 问”到“善 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五、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可以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前提。衡量学生的标准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潜能,都可能有所发明、有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每个学生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 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适宜的数学活动,拓展书本知识。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
叶圣陶说得好:“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的越多。”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动脑,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地质疑,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濮阳市华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