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玖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目前让生物学习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方法很多。采用加强目的教育,增强教学趣味性,善于质疑,多做试验,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等教学方法,会收到很好效果。
主题词:生物 学习 兴趣 培养 技巧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处于“低谷”,难以适应“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要求。除政策性的大环境影响外,教师教法陈旧,学生学得枯燥,对学习生物失去兴趣,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最主要的原因。
面对教改、课改的新形势,怎样使生物教学走出“低谷”?除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生物学科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主倾向,它是活动的一种能力,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不仅能觉得津津有味,减轻心理压力,而且还易于理解,记得更牢,提高效率。本文就近几年,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些探索。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需要兴趣
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生物这门学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为此,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积极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正反例证,向学生介绍现代化生物科学短暂的发展历史及前景;介绍当代生物科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生物科学方面一些还未攻克的重大难题及研究进展。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科学,是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从而激起他们探索生命知识的欲望,树立参与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由于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因而学生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学习计划的完成。
二、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生物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堂上老师如何使用语言将趣味无穷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艺术。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以下三方面的语言修养,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1、形象的比喻。在教学过程中,用简单的道理比喻深奥的生物学原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利用学生对普通工厂有一些概括的了解,把植物的叶绿体比喻为“绿色工厂”,并列出“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太阳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是淀粉和氧气。
2、幽默的语言。老师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带来欢乐,并能减少课堂的劳累程度。如为了说明“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我说:我们的手碰上火会立即缩回,没有一个会说:感觉不错,再烧一会儿吧,而是慢慢移开,也没有人移到火堆里去。
3、简练通俗的谚语。谚语广泛流传于民间,富有意义,容易记住。如在“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讲过之后,引用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也进一步强调了无机盐的作用。
三、善于适当设“疑”,在解惑中感受兴趣
爱动脑筋,爱追根究底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和困难越多、越大,兴趣也就越高。如引导学生理解“蛔虫角质层的作用”时,问大家:“食物进入小肠就会被消化,为什么蛔虫不会被消化?”讲到“蚊子吸人血”时,我问:“雄蚊子也会吸人血吗?”诸如此类,把疑设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无疑处需教有疑,有疑处去教无疑”。当然,一堂课设问太多,问不到关键所在,就会适得其反。
四、提出多做实验,在动手中体验兴趣
中学生求知欲望高,好奇心强,爱动手做,做生物实验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可以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比实验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面成功地进行演示实验,并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例如:在讲“鱼鳍的作用”时,把活鱼分别剪掉各鳍,然后放回水中观察,通过鱼的运动变化来验证鱼的各鳍的作用。
五、教学与生活结合,在收获中享受喜悦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经常遇到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学贵于用。强调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就缩小了教材内容与实践间的距离,可活跃课堂气氛,对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教学中一般把教学内容的经济实用性或生物学意义先提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河蚌时,可以先讲珍珠的药用价值及其经济意义,再讲河蚌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其培养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索真理的欲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生物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推动新的教学方法,就能让中学生物教学走出“低谷”,迎来一篇新天地。
(四川平昌县西兴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