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的物理课堂模式初探

2009-09-23 08:46缪海波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4期
关键词:浮力组员独立思考

缪海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出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一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小组成员编排的科学性

小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其分组方式采用异质分组,在学习成绩与学习因素能力方面,采用高、中、低不同能力组合最科学,最有效。同时在实践中对分组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小范围的微调,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

2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2.1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2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合作交流的前提,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

2.3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参与、答疑。学生通过充分的合作交流,必须达到两个目标:①每一位学生对90%的问题能理解并运用。②每一位学生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示提升。

2.4教师要教会学生针对不同问题如何组织合作讨论。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要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5让学生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它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贯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认真听课是一种动,独立思考是一种动,合作讨论更是一种动。教无定法。实效为先,切忌套用某种模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种模式笔者以苏科版浮力一课为例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尝试。

方法一:

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由学生引导,体现探究过程,发现物理规律。这一节内容,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部分内容完成,其中预习放在晚自习20min,展示和反馈合一堂课45min。预习采用全面预习,每一组每一个组员通过预习都能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能够猜想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并讲出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测;

(3)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4)猜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为了能让每一个组员都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之中,要求学生全面预习,而不仅仅局限于本组所要展示的内容,明确规定明星小组评比的依据不仅仅是本组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其它组展示时提出的问题,你们组回答的次数,而这些问题基本上就是预习时每个组员都必须掌握的四个问题,如一个问题提出,每一组都有人举手,应选基础较差的组员回答。在全面预习的基础上,给每一小组具体分工,甚至具体到每一个组员。为了能把握住课堂的整体方向,学生展示前,教师要能基本上了解每一组所展示的内容。教师甚至参与某一组的构思。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已经掌握一定的讲解技巧以及情景的设计以后,教师可以完全放开手,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以第一小组为例各组员具体分工如下。

(1)一位同学设计情景,引入课题。可以学生自己设计,也可以由教师帮助设计。(例如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陆路交通完全中断,救灾物质只有从水上运行,橡皮艇就地组装,单个的橡皮艇材料是下沉的,为什么组装以后,不仅能浮在水面上,而且能装载救灾物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每位同学分别介绍四副图片。

(3)一位同学总结四副图片,得出浮力的定义。并在黑板上板书浮力定义。

(4)一位同学强调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体:气体或液体并在黑板上板书。

(5)一位同学点拨强调:不仅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浮力的作用。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的作用,以及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

(6)一位能力较强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及时对其它组的同学的回答进行点评。

这种课堂模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互助合作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厌学变为乐学,教师在课堂上只充当一个小组评委和纠错者、点拨者。但因为提前预习,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体会到探究的过程,过多的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而忽视了学科思维和学科品质。

方法二:

不要求学生预习,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仍以苏科版浮力一课为例,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请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出尽可能多的方法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先让每个组员独立思考,因为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合作交流的前提,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以后每组代表在各自的小黑板上写出实验所用的器材以及实验的步骤,这样给学生留足自由思维的空间,为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展示中提升。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发现者,善于抓住课堂上新的生成,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因为教学资源难得,课堂生成资源更宝贵。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增加思维的深度,最后教师总结拓展。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仍旧采用以上的方法。

方法二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乐趣。这种形式要求教师足够的机智,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总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24个字: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总结拓展。

猜你喜欢
浮力组员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小组落幕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神奇的浮力